第46章 氦核嬗变,老妈总是这么突然(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有了空间站肯定要登月造基地啊》最新章节。
预期效果:
1.吸收部分中子,降低辐照损伤速率;
2.嬗变反应吸收热能,局部降低壁温峰值约300-400℃;
3.嬗变产物(如碳化钨)可原位强化材料表层。」
72.8%!
在绝境中,这已是通往生路的曙光!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每一秒都如同在滚烫的刀尖上煎熬。
控制大厅的空气凝固了,所有人死死盯着屏幕上代表G7区温度的那条红线。
它还在缓慢、顽固地攀升,如同死神的镰刀缓缓举起。
2900℃…
2950℃…
2980℃…
材料极限的3000℃红线近在咫尺!
“工程组报告!
预制板送达指定坐标!
开始铺设!”
“第一块锁定!”
“第二块就位!
连接!”
全息模型上,G7区内壁,一片闪烁着特殊金属光泽的蜂窝状结构正被机械臂飞速地贴合在灼热的壁面上!
2990℃!
“快啊!”
不知是谁发出了压抑到极致的嘶吼。
2995℃!
“铺设完成!
所有连接点锁定!
启动!”
赵志刚的声音劈裂了空气!
嗡——!
反应堆深处再次传来一声沉闷的异响,不同于之前的尖锐嘶鸣,更像是某种沉重的能量被强行导引、转移。
屏幕上,那如同附骨之疽般缓慢攀升的红色温度曲线,在触碰到3000℃临界线的前一刹那——
猛地一顿!
随即,在所有人几乎停止心跳的注视下,那条代表着死亡的红线,竟然开始……
颤抖着、极其艰难地……
掉头向下!
2980℃…
2960℃…
2930℃!
最终,它稳稳地停留在了2920℃左右,剧烈地上下波动着,却再没有触碰那条致命的红线!
“成了!!”
巨大的控制大厅里,死寂被瞬间点燃!劫后余生的狂喜如同海啸般席卷了每一个人!
工程师们不顾形象地拥抱、捶打着控制台,甚至有人喜极而泣!
赵志刚如同虚脱般向后踉跄一步,被旁边的人扶住,他大口喘着气,布满汗水和泪水的脸上露出一个极其难看却又灿烂无比的笑容,对着高处的观察平台,对着晓月,用力竖起了大拇指!
秦明月紧绷如弓弦的身体终于缓缓放松,她长长地、无声地吐出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钧重担。
她转过头,看向身旁的女儿。
晓月依旧站在那里,脸色微微发白,额头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但那双眼睛,却亮得如同蕴藏着星辰,带着一种刚刚完成惊险一跃、洞悉了某种宇宙奥妙的兴奋与沉静。
“中子……”
秦明月低声重复,目光锐利如刀,却又带着难以言喻的深意,
“你看到了什么,晓月?”
晓月迎上母亲的目光,心脏依旧因刚才的生死时速而剧烈跳动,但思维却前所未有的清晰。
星璇已将刚才的嬗变模拟数据和潜在应用图谱清晰地呈现在她脑海中。
“不仅仅是麻烦,妈。”
晓月的声音带着一丝激动过后的微哑,却又异常坚定,
“它们是钥匙!
是‘熔炉’跳动的心脏里,除了澎湃电力外,诞生的另一股被我们忽视的、同样强大的力量——
改变物质本身的力量!”
她指向下方那巨大的、暂时被驯服的反应堆核心,指向全息模型上标注着中子流注量率和高能谱的区域。
“高能中子流……
它能轰开原子核!
它能将一种元素,嬗变成另一种元素!”
晓月的语速再次加快,眼中闪烁着工程师看到新大陆般的光芒,
“比如,把廉价的铁(Fe-56),用中子轰击,可以嬗变成珍贵的钴(Co-59)!
把常见的钨(W),精准调控中子的能量和数量,可以嬗变成极其稀缺、耐高温高压的铼(Re)!
甚至……
是地球上储量极少、对深空材料至关重要的稀有同位素!”
她猛地看向秦明月,仿佛要将这颠覆性的认知刻入母亲心中:
“‘熔炉’不只是能源中心!
它是一座潜在的、无与伦比的‘元素嬗变工厂’!
利用聚变产生的强大中子源,我们可以按需‘炼制’物质!
聚变中子通量需达101?n/cm2·s以上,代价是‘熔炉’输出功率下降12%,但每消耗1MW能量,可嬗变产出3克铼-188同位素——
这正是深空辐射防护服的关键屏蔽材料!
月球缺乏的稀有元素?
深空航行所需的高性能合金核心添加剂?
甚至未来在火星、在小行星带建立基地所急需的关键材料……
都可以在这样一座‘熔炉’旁,利用其澎湃的中子流副产品,‘点石成金’!”
秦明月静静听着,锐利的眼神深处,风暴正在凝聚。
女儿的话,如同惊雷,劈开了她作为顶尖工程师固有的思维壁垒。
能源?
是的。
但眼前这个从生死危机中迸发出的洞见,指向的是一条远比稳定供电更为宏阔的道路!
一座座建立在聚变反应堆旁的“中子嬗变工厂”,将为人类真正征服太阳系,提供物质层面的无限可能!
这已不是解决一次散热危机,这是开启了一扇通向“物质自由”的战略之门!
就在这时,星璇的提示再次在晓月和秦明月脑中同步响起:
「‘冰泉计划’验证单元选址会议将于5分钟后开始。
林学士,您携带的模块化网格部署方案(MGD)已准备就绪。
秦明月院士,最高优先级临时授权即将到期。」
秦明月眼中的风暴瞬间平息,重新化为深潭般的沉稳。
她抬手,轻轻拍了拍晓月的肩膀,动作很轻,却重若千钧。
“去吧。”
秦明月的声音恢复了平时的冷静,但那份凝重已化为深邃的期许,
“带着你刚才看到的‘光’去开会。
冰泉需要能源,而能源的极致,是创造。
务实为先,但别忘了,务实的尽头,是开拓的星辰。”
她顿了顿,目光如同淬火的利刃,
“记住这熔炉的心跳,记住那些中子的轨迹。
静海之下埋藏着过去的谜题,而这熔炉之中,则孕育着锻造未来的火焰和‘元素’。
路还长,晓月。”
晓月深深吸了一口灼热而混杂着臭氧与金属气息的空气,将这熔炉核心的搏动、那生死一线的惊险、以及那关于中子嬗变的、足以点燃深空工业革命的火种,一同吸入肺腑,沉入心底。她挺直脊背,对着母亲用力点头,眼神坚毅如合金铸造。
“我明白了,妈。”
她不再多言,转身,步伐稳定而迅疾地走向通道出口,走向即将开始的“冰泉”战场。
星璇手环上,倒计时已跳动至最后三分钟。
厚重的铅灰色圆形气密门在她身后无声关闭,将“熔炉”那低沉咆哮的心跳和灼热的气息隔绝开来。
通道里重新变得相对安静,只有她自己的脚步声在金属廊壁间轻微回响。
但她的心中,那熔炉的咆哮并未停歇。
氦-3聚变的蓝色火焰、狂暴的粒子流、冰冷的液氦洪流、以及那无形的、却蕴含着改变物质伟力的高能中子流……
这一切,如同狂暴的交响乐章,在她脑海中奔涌不息。
冰泉计划需要稳定的能源作为血脉,而“熔炉”,正是这血脉的源泉。
没有它持续而强大的能量输出,极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钻头将失去动力,深冷电解槽将无法运转,液氢液氧的梦想将只是泡影。
然而,此刻她看到的已不仅是能源的供给。
中子嬗变技术展现的图景是如此诱人——
一座座建立在聚变反应堆旁的“元素工厂”,如同神话中的炼金熔炉,可以将月球乃至小行星上丰富的普通元素,直接转化为深空建设、高端制造不可或缺的稀缺资源!
这将彻底改变月球基地、乃至未来深空前哨的物质基础,大幅降低对地球补给的依赖!
冰泉验证单元,或许未来就能直接用上在“熔炉”旁嬗变出的、性能超越地球同类的高强度低温合金部件!
这是何等强大的战略纵深?
模块化网格部署方案(MGD)的核心优势——灵活性、韧性、对恶劣地形的适应性——
此刻在晓月心中获得了更深层次的支撑。
冰泉单元分散部署的各个功能模块,其核心材料性能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在极地极端环境下的生存率和产出效率。
而中子嬗变技术,恰恰提供了这种提升的现实路径!
这已不仅是工程方案的优化,更是为冰泉注入了从材料源头上强化自身的“基因”!
思绪如电光石火。当晓月一把推开工程规划区厚重的气密门时,会议室里几乎所有人的目光瞬间投射过来。
长条会议桌旁已经坐满了人,基地工程规划部的负责人张工、几位相关领域的资深工程师,以及……
陈岩。
他坐在靠前的位置,依旧是那身沾着些许月尘的灰蓝色工装,神情冷峻,正低头快速浏览着面前全息屏上的资料。
晓月的迟到显然在他的意料之外,他抬起眼,镜片后的目光如同精密的探针,瞬间扫过她略显急促的呼吸、额角未干的细微汗迹,以及那双异常明亮、仿佛还燃烧着熔炉之火的眼眸。
没有责备,只有一丝极细微的、近乎本能的审视和探究。
“抱歉各位,临时紧急事务。”
晓月的声音平稳响起,没有丝毫气喘,她快步走向预留的空位,没有去看陈岩,而是直接将自己的平板终端连接上会议桌中央的主全息投影仪。
她需要将心中那团火焰,转化为清晰的、可执行的方案蓝图。
“关于‘冰泉’极地验证单元的部署方案,”
晓月开门见山,指尖在平板上划过,调出那份精心准备的MGD方案文档,目光扫过全场,最后在陈岩脸上停留了一瞬,带着一种刚刚从熔炉中淬炼出的、不容置疑的力量感,
“我强烈推荐模块化网格部署方案(MGD)。
核心思路:
牺牲部分大型集成可能带来的极限效率,换取系统在沙克尔顿陨石坑边缘极端复杂、崎岖地形下的高生存率、强韧性以及灵活的维护更新能力。”
全息屏幕瞬间展开,清晰地呈现出方案核心:
整个验证单元被拆分为数个功能独立的核心模块——
深低温钻探平台、深冷电解与纯化模块、液氢/液氧储罐阵列、能源站(大型太阳能帆板+熔盐储能)、中央控制中枢。
每个模块都如同一个坚固的堡垒,结构紧凑,自带基础温控和防护。
“关键创新点在于连接策略,”
晓月的手指在虚拟屏幕上快速勾勒连接示意线,
“我们将最需要超低温工质(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关键设备——钻探核心和深冷单元——集中部署,形成‘核心低温区’,它们之间使用最短距离的、高效真空绝热管道连接,最大限度减少超低温工质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和温升风险。”
她的指尖移动,指向其他相对“温暖”的模块。
“其余模块——能源站、控制中枢、储罐阵列——则通过高带宽星璇数据链进行信息交互,辅以超导电力传输线路进行能源共享!
模块间仅保留最低限度的、用于必要时补给的保温管道连接。
这样,即使某个非核心模块因极端天气(如微陨石撞击、剧烈月震)受损或需要维护,也能快速隔离,不影响核心低温区的持续运行,大大提升了整体系统的鲁棒性!”
方案结构清晰,优势明显。
但会议室里并未立刻出现赞同之声。
张工和几位工程师都皱起了眉头,目光不约而同地看向陈岩。
模块化意味着更复杂的接口、更多的连接点、更高的集成难度和潜在的故障率增加。
尤其是在极地那种超低温、强辐射、地形复杂的环境下,接口的密封可靠性、连接的稳定性将是巨大的挑战。
果然,陈岩的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交叉放在桌面上,那是一个准备发起质询的姿态。
他的目光锐利地扫过全息图上密密麻麻的连接点和标注,声音如同冰冷的金属刮擦:
“思路可行。
接口数量倍增,密封可靠性是核心瓶颈,尤其在-230℃真空环境下的热胀冷缩和材料脆性问题。
超导电力传输在月面极地的长期稳定性,包括月尘覆盖和极端温度循环的影响,数据支持不足。
最大的问题——”
他顿了一下,目光如锥,精准刺向方案的核心痛点:
“工质传输效率。
即便核心低温区内部使用短距真空绝热管,如何确保超临界二氧化碳在模块内部复杂微通道内的流动性与热交换效率?
这是‘冰泉’成败的生命线。
你的方案对此的细节优化和风险冗余设计在哪里?”
问题尖锐,直指要害。每一个点都敲打在MGD方案最敏感的神经上。
若是半小时前,晓月或许还需要调动全部知识储备来据理力争。
但现在,站在这里的是刚刚经历过“熔炉”之心生死淬炼的林晓月!
她的眼中没有丝毫慌乱,反而因为陈岩精准的诘问而燃起了更强烈的火焰。
她不仅看到了问题,更从熔炉的咆哮中,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元素”!
“陈博士的担忧非常精准。”
晓月的回应沉稳有力,她指尖在平板上快速滑动,调出了新的数据页面——
那是她在来会议室路上,结合熔炉中获得的启示,由星璇紧急补充优化进方案的抗风险强化模块!
“这正是MGD方案需要强化的核心!
针对接口可靠性,我们将在所有关键连接处采用‘动态自补偿密封环’设计,材料使用在‘熔炉’中子辐照环境下经过特殊强化的钛铪合金!
它拥有更优异的低温韧性和抗辐照性能!”
“熔炉?
中子强化?”
张工忍不住惊讶出声。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
“没错!”
晓月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就在刚刚,在‘熔炉’氦-3聚变电站,我们经历并解决了一次因散热极限引发的重大危机!
过程中,一个关键的解决方案,就是利用了聚变产生的高能中子流及其嬗变效应!”
她的话如同投入平静水面的巨石!
陈岩镜片后的目光猛地一凝,锐利地聚焦在晓月脸上。
秦明月将她紧急调离会议带往“熔炉”,果然发生了超出常规的重大事件!
晓月没有停顿,继续抛出她的震撼弹:
“这次危机让我们清晰认识到,‘熔炉’不仅是能源中心!
它澎湃的中子流,是一座潜力无限的‘元素嬗变工厂’!
它能按需改变物质结构,制造出性能远超常规的材料!
而这类材料,正是我们冰泉单元在极地恶劣环境下生存和高效运行的核心保障!”
她的手指重重地点在优化后的方案图上,
“未来,冰泉单元的关键部件,可以直接使用在‘熔炉’旁,利用其中子源嬗变强化出的特种合金制造!
比如深冷钻头内壁、工质输送管道、极端密封件!
这将从根本上提升其低温环境下的可靠性和寿命!
MGD方案分散部署带来的接口风险,恰恰能通过这种源头上的材料强化得到最大程度的抵消!
甚至转化为性能优势!”
她目光灼灼地看向陈岩:
“陈博士,关于您提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工质在模块内部的传输效率问题,星璇已基于MGD架构进行了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的深度耦合模拟。
优化方案是:
在核心低温区的钻探与深冷模块内部,采用仿生分形流道设计,最大化换热面积和湍流效应;同时在关键节点,预埋由中子嬗变技术制造的、具有极高导热效率的碳化硅-铍铜复合材料微热管阵列,进行点对点精准热管理!
这些,都是常规方案无法提供的、源于我们月球自身工业能力的独特优势!”
会议室内一片寂静。
张工和其他工程师都张大了嘴巴,被晓月描绘的图景——
将“熔炉”的危机转化为冰泉的材料革命——
彻底震撼了。
中子嬗变?
月球自产高端材料?
这思路不仅解决了MGD的潜在弱点,更是将冰泉计划与基地核心能源及未来工业能力深度绑定,赋予了它前所未有的战略纵深和可持续性!
陈岩沉默了。
他没有立刻反驳,镜片后的目光在晓月脸上和全息屏幕上优化后的方案细节之间快速移动。
那锐利的审视渐渐被一种更深沉的、混合着惊异和计算的光芒取代。
他看到了方案的逻辑闭环:
利用模块化分散部署的韧性优势,同时通过源头材料强化(中子嬗变特种材料)和内部结构优化(仿生流道、微热管阵列)来弥补其接口和工质传输的潜在弱点。
这已不是简单的妥协方案,而是一种将基地现有资源和未来潜力发挥到极致的、极具前瞻性的系统整合!
几秒钟的沉默,如同一个世纪般漫长。
终于,陈岩缓缓地、极其轻微地点了一下头。
那动作细微,却如同盖棺定论的金印。
“接口可靠性强化方案可行。
中子嬗变材料应用于关键部件是提升系统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的有效途径。
工质传输的内部优化逻辑成立。”
他的声音依旧平淡,却字字清晰,如同最精准的工程确认,
“星璇,立刻基于林学士提供的优化点,对MGD方案进行沙克尔顿陨石坑目标区域的拓扑适应性仿真。
重点评估在引入强化材料后,整体系统在预设极端工况下的冗余度和生存率。我要数据报告。”
「任务已建立。
参数输入:
优化后MGD模型、目标地形扫描数据、预设极端工况(-230℃,微陨石撞击概率,局部月震)……
仿真开始。
预计耗时:18分钟。」
星璇温和理性的声音在会议室响起。
“好。”
陈岩言简意赅,目光重新投向全息屏幕上的方案图,
“在仿真结果出来之前,MGD方案作为首选方案推进。
张工,立刻组织技术组,细化模块设计规范和接口标准,特别是动态自补偿密封环和强化材料应用标准。
环境适应性测试方案同步启动。”
他没有再看晓月,但每一个指令,都是对MGD方案及其核心优化理念的强力背书。
“是!
陈博士!
林学士!”
张工立刻应声,看向晓月的眼神充满了钦佩和兴奋。
其他工程师也纷纷行动起来,会议氛围瞬间从质询转向了高效的技术落实。
晓月紧绷的神经终于稍稍放松。
她悄悄吐出一口长气,后背的衣衫已被冷汗微微濡湿。
她看向会议室巨大的观察窗外。
远处,基地边缘的方向,尽管视线被厚重的合金结构阻隔,但她仿佛依旧能感受到“熔炉”核心那低沉而有力的搏动,感受到那无形的高能中子流如同创造之雨,无声地洒向月球的未来。
熔炉之心,已不再仅仅是静海基地的能源之源。
它所孕育的嬗变之光,正穿透冰冷的月岩和深邃的环形山阴影,照亮了冰泉通往极地的征途,更在人类叩响深空大门的蓝图上,投下了一道名为“物质自由”的、无比壮阔的光柱。
选址会议还在继续,但晓月知道,冰泉计划,乃至整个月球基地的未来,都因熔炉中那生死一线间的灵光,而悄然改变了轨迹。
她握紧了手中的平板,指尖感受到钛合金外壳冰凉的触感——
如同握住了通往未来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