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地月之桥和星空中的人类都市,以及……(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有了空间站肯定要登月造基地啊》最新章节。

静海港穹顶之下,气压调节的嘶嘶声被一种更具生命力的喧嚣取代。

LC-7"青鸾"改进型空天客运飞船庞大的身躯稳稳坐在着陆坪上,尾部引擎喷口散发的余热在真空抽吸系统作用下化作扭曲上升的透明波纹。

巨大的舱门滑开,悬梯放下,人流如同解冻的溪流,带着鲜活的气息涌出。

色彩斑斓的乘客潮水般涌向接驳区。

穿着印有"深空星海大学"校徽的年轻学子,兴奋地对着智能眼镜镜头比划着远处巨大的环形山;

提着定制合金行李箱的商务精英,腕表式终端投射出的虚拟屏幕上,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实时物流数据流瀑布般刷新;

更有扶老携幼的家庭游客孩子好奇地指着穹顶外缓慢移动的巨型结构尖叫:

"妈妈看!那是‘织女星’空间站吗?"

母亲笑着纠正:

"那是‘天权’中转港,在月球同步轨道上呢!"

月面摆渡车一种形似地球公交车但轮子宽大、底盘加高以适应月壤的低速电动车一在规划好的线路上无声穿梭。

车身上闪烁着目的地标识:

"广寒宫生活区(月下溶洞生态城)“深空星海大学(月表校区)"、"氦氦-3精炼厂观光平台"、"月海农业穹顶示范区"。

它们如同银色血管,在月球基地日益复杂的脉络中高效流动。

林晓月站在连接港区与主基地的封闭式廊桥高处,透过巨大的复合视窗,看着这幅前所未见的、充满烟火气的月球图景。

一种奇特的疏离感包裹着她。

脚下月壤深处,那颗代号"节点-01"的前太阳纪造物心脏仍在以0.83Hz的稳定频率搏动,如同冰冷宇宙深处的隐秘鼓点。

而眼前,人类生活的喧嚣正顽强地在这片死寂之地扎根、蔓延。

这巨大的反差让她有些恍惚。

"嘿!让一让!新鲜蔬菜,借过借过!"

一个充满活力的年轻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

两名穿着印有"巴渝太空火锅"LOGO红色围裙的店员,推着一辆小型低温保鲜运输车,正小心翼翼地避开人流,脸上洋溢着创业者的兴奋。

车上堆满了密封的保鲜盒,透过盖子能看到翠绿的蔬菜、鲜红的辣椒、甚至还有几块纹理分明的地球空运牛肉。

车身上贴着标签:

"地球空运·川渝直供|月冰泉水·静海特调"。

晓月侧身让开,目光跟随他们,望向廊桥下方新开辟的"广寒天街"商业区。

就在"求知者"通道入口不远处,一间装饰着大红灯笼(全息投影)和川剧脸谱(纳米蚀刻金属板)的店面正在举行开业剪彩仪式。

"巴渝太空火锅月球旗舰店"的招牌在柔和的人造光下格外醒目。

店门口聚集了不少人,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奇异的混合香气一地球牛油锅底的霸道辛香,混合着一种更加清冽、如同初雪融化般的独特气息。

"那是月冰泉水,"

一个温和的声音在晓月身旁响起。

她转头,看到深空星海大学材料系的学生江晚舟,后者脸上带着一丝自豪,

"冰泉计划的副产品之一。

纯度99.999%,硬度接近于零,溶解氧含量极低,涮涮火锅能最大程度保留食材本味!

今天开业,凭基地ID半价,晓月姐,一起去试试?"

江晚舟晃了晃手腕上的电子优惠券。

晓月看着那热气腾腾(得益于精心控制的气流模拟)、人声鼎沸的店面,看着店员将清澈的月冰泉水注入特制的无重力加热锅具,看着地球的辣椒花椒在月球的水中翻滚沸腾,融合成一种跨越星球的滋味。

她仿佛看到了父亲当年抵押祖宅的决心,看到了母亲在图纸上勾勒柔性外骨骼的专注,看到了外公秦卫国在星璇核心代码中刻下禁令的远见,更看到了无数像江晚舟这样的年轻人,将地球的烟火气,用科技和勇气,一点点移植到这片银灰色的荒漠之上。

脚下的心跳依旧冰冷神秘,但生活的温度,正以火锅沸腾的姿态,宣告着人类在月球的扎根。

"下次吧,晚舟。"

晓月露出一个温和的微笑,

"我还有评审会。

'地月快线'项目,关系到我们能不能更便宜、更快地把更多火锅底料运上来。”

手腕上的星璇手环适时震动:

「'地月快线'项目最终技术评审会将于10分钟后在轨道交通规划中心召开。

路径规划完毕。

陈岩博士已接入远程监控节点。」

轨道交通规划中心的环形会议室里,巨大的弧形屏幕上正投射着复杂的轨道力学模型和工程结构图。

空气里弥漫着咖啡因和高度专注的气息。

林晓月坐在评审席靠前的位置,面前悬浮着个人终端,屏幕上正是"地月快线"的核心方案利用月球低重力(1.62m/s2)和近乎真空的环境优势,建造一座位于静海基地边缘的大型电磁质量加速器,俗称"电磁弹弓"。

项目首席工程师,头发花白但眼神锐利如鹰的老航天王振国,正在做最后陈述:

“传统化学火箭将物资运回近地轨道,燃料成本占总成本的70%以上!

'地月快线'的核心突破在于-我们将月面变成了发射场!”

他手指一挥,屏幕上巨大的环形加速轨道模型旋转放大,旁边同步显示着地球同步轨道上林氏深空集团的庞大空间站矩阵:

“天枢”港(L1点):地月引力平衡点核心枢纽,直径3.2公里,集大型仓储、飞船维修、人员中转、深空探测指挥中心于一体,内部拥有环形生活区,通过每分钟0.8转的自旋产生0.3G人工重力。

“天璇”港(地球同步轨道):近地物流与能源中枢,巨型太阳能电站(峰值功率输出达50GW)与物资集散中心。

“天玑玑”港(地球同步轨道):高端精密制造与生物医药研发中心,利用微重力环境。

“天权”港(月球同步轨道):月球门户,负责月球轨道飞船调度、通信中继、月球资源初步处理。

“玉衡”港(L2点):深空探测前哨站与天文观测中心。

(其他组织)"新视野"号(欧空局,L4点,深空探测)、"阿尔忒弥斯基地"(NASA,月球轨道,科研与中转)。

"利用月球逃逸速度低(仅2.38km/s)的优势,我们设计的多级电磁加速轨道,能将标准化的'归燕'型返回货舱加速至月球逃逸速度。

货舱本身无需携带庞大推进系统,仅在关键节点装备小型姿态调整推进器和星璇制导模块。

成本测算显示,物流成本可降低至现有模式的18%-25%!"

模型演示:

一个个集装箱大小的标准化货舱被自动装载系统送入环形加速轨道入口在强大的线性同步电机驱动下,沿着真空密封管道被疯狂加速。

速度曲线急剧攀升最终在轨道末端达到预定速度,如同被无形的巨手投掷出去,精准地射向预设的地月转移轨道,直奔近地轨道的"天璇"港货物接收平台。

"安全性!"

王工加重语气,

"所有加速过程在真空密封管道内完成,隔绝月尘干扰。

货舱配备深空护盾加强版,应对微陨石风险。

接收端天璇港已部署大型磁捕获阻尼系统,实现'软着陆'。

他调出最后一张图表:

"最大的挑战是加速过载对精密货物的影响。

我们设计了分级加速曲线和智能缓冲包装系统,将过载控制在精密仪器可承受范围内(<15G)。

大宗货物如月壤样本、氦氦-3燃料棒、原位冶炼金属锭等,则完全不受影响!

评审席上,专家们快速翻阅着电子文档。

星璇默默地在晓月的神经视觉界面上推送着关键数据流。

她的目光扫过一项项严苛的技术指标,脑中却不由自主地闪过陈岩的身影。

那个对"0.5%误差"锱锱铢铢必较的男人,此刻正通过远程节点默默关注着这里。

他的冰冷逻辑,正是保障这类宏大工程安全的基石。

"林学士,您对缓冲包装系统的分级设计怎么看?"

一位评委点名问道。

晓月回过神,迅速调出相关模型:

"王工的设计分级合理,利用了月面广寒宫'工业区生产的蜂窝状轻质复合材料(主要成分为改性月壤硅酸盐与再生钛合金丝),缓冲吸能效率比地球同类产品高27%。

但我建议在星璇的货舱管理系统里,增加一项基于货物内部传感器实时反馈的自适应调节功能。

比如,当检测到某件精密设备内部关键部件承受过载接近阈值时,星璇可微调后续加速曲线梯度,哪怕牺牲0.1%的整体效率,也要确保单件高价值货物的绝对安全。”

这个思路,正是对陈岩式"容差内极致安全"理念的延续。

王振国眼睛一亮:

“自适应微调!好建议!这能显着提升高附加值货物的运输保障!

星璇,记录,会后细化该模块!"

评审在高效而严谨的氛围中推进。

最终,方案获得原则性通过,只待几个技术细节的优化确认。

会议接近尾声时,主持人忽然宣布:

“各位,最后一项议程,林氏深空集团董事长林风先生有重要消息宣布。

会议室灯光微微调暗。

会议室中央的全息投影区光线凝聚,林风沉稳的身影由无数光点构成清晰浮现。

他身处林氏深空集团总部顶层的办公室,背景是巨大的弧形星图,上面清晰地标注着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天枢”、“天璇”、“天玑玑”、“天权”、“玉衡”五座空间站,以及L1、L2、L4、L5点上的各功能空间站,如同星辰般点缀在地月之间。

月球表面,代表"广寒宫"(月下溶洞生态城)、"静海新城”(月表穹顶都市)、"风暴洋工业带"、"南极永昼科研站"的光点也熠熠生辉。

"诸位,"

林风的声音沉稳有力,

“地月快线'的论证成功,是打通地月物流大动脉的关键一步。

但这还不够。"

他微微一顿,加重语气,

"物流的降本增效是基础,而人类的自由流动,才是文明疆域拓展的核心!"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今天,我代表林氏重工集团,联合我们最重要的战略伙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CASC)正式宣布!"

林风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

“我们将共同启动代号为‘鹊桥’的地月高速运输网络建设计划!"

他身后巨大的星图瞬间变化。

一条条明亮的、复杂的轨迹线在地球与月球之间交织、连接形成一张动态的网络。

核心节点清晰标注:

地球端:

"通天塔"系列太空电梯(林氏最新一代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缆绳技术,运力提升300%,末端直达"天璇"港)。

近地轨道枢纽:

"天璇"港(扩建中,增加大型客运码头)。

地月空间枢纽:

L1点"天枢"港(核心中转站)。

月球门户:

"天权"港(月球轨道)。

月面节点:

静海港(主客运枢纽)、广寒宫港(溶洞生态城入口)、风暴洋货运港。

"鹊桥计划的目标很明确:地月通勤化!”

林风的声音斩钉截铁,

“我们将依托'地月快线'奠定的低成本物流基础,建造新一代高速客运飞船'星梭-鹊桥型'。

它并非简单的运载工具,而是基于'星梭'空天飞机技术深度优化的轨道摆渡船,专注于地月空间的快速、安全、舒适通勤。

单程时间目标:压缩至24小时以内!”

“更重要的是,‘鹊桥’将构建一个网络!"

林风强调道,手指在虚拟星图上划过,

“以L1鹊桥港为核心枢纽,如同古代丝绸之路的驿站,它将提供中转、补给、维修、甚至短期驻留服务。

再配合沿途的保障节点,确保航路的安全与效率。

未来月球将不再是需要漫长跋涉、艰难适应的孤岛前哨!

科学家可以更便捷地往返地球实验室与月球基地;

工程师可以高效轮换;

商人可以拓展市场;

学生可以进行深度研学旅行;

甚至,普通人也能有机会体验'地月一日生活圈'!

林风的目光再次扫过全场,最终仿佛透过全息影像,望向无尽的深空:

“鹊桥”,连接的不只是空间,更是人类文明拓展的步伐,是地球摇篮与星辰大海之间的生命之桥!

这,是我们对先行者牺牲最好的告慰,也是对'星火'计划初衷最坚定的践行!"

话音落下,会议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年轻的学生代表江晚舟激动地拍红了手掌,老工程师王振国眼中闪烁着欣慰的光芒。

晓月静静地看着父亲沉稳而充满力量的身影,看着星图上那交织的“鹊桥”网络。

父亲的话语在她心中回荡--"对先行者牺牲最好的告慰"。

陈岩冰冷的面容、消失在气密门后的背影、那句"碾碎古人骸骨,为生者开路"的决绝指令,清晰地浮现。

这座即将架起的“鹊桥”,正是用无数像陈岩这样的先驱者的智慧、汗水乃至生命铺就的基石。

他的冰冷逻辑,化作了护航生者自由穿行星海的坚固桥梁。

奇迹并非神赐。

它是人类用智慧、勇气与牺牲,在冰冷的宇宙法则中,一寸寸凿出的通途。

评审会结束。

晓月随着人流走出会议室。

廊桥外,一艘新的“青鸾”飞船正缓缓降落在静海港。

月面摆渡车在港区繁忙穿梭,车轮在细腻的月壤上留下浅浅的辙印,又在低重力下扬起缓慢飘落的金色尘雾,在基地明亮的光线下,竟如同无数道微型的、金色的“鹊桥”,在月表交织、延伸,汇向远方灯火通明的生活区,汇向那座飘荡着牛油火锅香气的新开店面。

手腕上的星璇手环传来熟悉的震动。

一条来自最高密级数据库的加密日志片段,带着陈岩特有的冰冷简洁风格,悄然浮现在晓月的神经视觉界面:

「日志片段提取:陈岩,第48章冲击测试前夕」

「···桥梁终会湮灭于熵增。

但人类存在的意义,就在于明知终局,仍要渡河。

桥塌了,就造更好的。」

晓月嘴角微微上扬。

这很陈岩。

冰冷,理性,却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倔强。

紧接着,一条新的、带有陈岩生物特征标记的实时信息跳了出来,没有称呼,没有寒暄,只有数据和坐标:

「G7区电磁监听阵列,轴向应力传感器读数异常波动0.07%,低于阈值但持续。

建议:优先排查月表热胀冷缩效应干扰。

数据包已同步至你终端。

陈岩。」

这是他的关怀方式。

在她刚刚发表完雄心勃勃的演讲后,立刻用最实际的问题把她拉回工程师的严谨地面。

晓月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迅速回复:

「收到。

立即分析。

晓月。」

她正准备调取数据,一个温和而略带磁性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很精彩的演讲,林教授。

塌了,就造更好的',这句话很有力量。"

晓月转身,看到陈岩正站在廊桥的阴影交汇处。

他依旧穿着那身深灰色的工程师制服,身姿挺拔,脸上没什么表情,但镜片后的目光却比平时少了几分锐利,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他似乎刚从某个监测站过来,身上还带着一丝月尘的清冷气息。

"陈博士?"

晓月有些意外,心跳莫名快了一拍,

"你不是在远程节点·

"临时巡检,路过。"

陈岩言简意赅,目光落在她脸上,

"你父亲很为你骄傲。"

他顿了顿,似乎斟酌了一下词句,

“你成长得很快。

比我们预想的都要快。”

这几乎是他能说出的最接近"赞扬"的话了。

晓月感觉脸颊有些发烫,努力保持着平静:

“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包括···您的肩膀上。"

陈岩微微侧头,避开了她直视的目光,看向廊桥外繁忙的港区。

灯火辉煌的静海港,穿梭的摆渡车,新开的火锅店飘来隐约的香气,远处深空星海大学工地的激光焊接火花如同星辰闪烁,还有星图上那座正在蓝图中的宏伟"鹊桥"无数道无形的、坚韧的生命之桥,正在这片曾被认为死寂的星球上,在先行者冰冷的骸骨与炽热的遗志之上,顽强地生长、蔓延。

"G7区的数据波动,"

陈岩的声音恢复了惯常的冷静,

"虽然很小,但值得关注。

月表温差大材料疲劳是长期挑战。

'鹊桥'的未来,需要更可靠的基石。"

"我明白。"

晓月点头,眼神坚定,

"吃完饭就去处理。

'巴渝火锅',我请客,算是·感谢陈博士的'技术支持?"

她难得地开了个玩笑,带着一丝试探。

陈岩明显愣了一下,镜片后的目光闪过一丝极快的波动,快得让人以为是错觉。

他沉默了几秒,就在晓月以为他会像往常一样拒绝时,他几不可察地点了下头。

"......好。"

一个字,轻飘飘的,却让晓月的心跳漏了一拍。

两人并肩走向廊桥下方飘着诱人香气的"巴渝太空火锅"。

店门口的红灯笼全息投影洒下暖光映照着金属门框上蚀刻的川剧脸谱,在月面基地冷色调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温暖。

自动门滑开一股混合着牛油辛香、花椒麻意和某种清冽如雪水气息的热浪扑面而来,瞬间包裹了两人。

店内空间不大,但设计巧妙。

桌椅固定在模拟月面重力的磁吸地板上,食客们穿着便服,在低重力下动作略显轻飘。

每张桌子中央都嵌着一个特制的无重力加热锅具,半球形的透明罩子下,红白双色的汤底翻滚沸腾,却不见丝毫飞溅。

食材在特制的网格架上悬浮翻滚,食客用长柄夹精准夹取。

"两位这边请!"

一个穿着红色制服、笑容热情的AI服务员引导他们到靠窗的位置。

窗外是基地内部通道的景色,但智能玻璃调成了外景模式一一巨大的环形山剪影衬着墨黑星空,地球的蓝色弧线正缓缓沉入月平线。

晓月熟练地在桌面终端点餐:

“红汤微辣,菌汤锅底。

月冰泉水加满。

招牌空运毛肚,重组月壤牛肉丸,广寒宫一号生菜,脱水土豆片,还有一份手打虾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