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同古保卫战(1)(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民国,开启救国救民之路》最新章节。
“日军第55师团主力从北、西、南三面包围同古,其第112联队攻势最猛,已突入鄂克春村前沿阵地…日军大量使用飞机轰炸和重炮轰击…200师伤亡不小,但核心阵地仍在…皮尤河大桥已被我工兵爆破,但日军工兵正在架设浮桥…”情报虽然零碎,但足以拼凑出同古危如累卵的局势。
“再快一点!”李锦对着驾驶员低吼,吉普车引擎轰鸣,在颠簸的公路上疯狂加速。
经过数日不眠不休的急行军,李锦率领的前进指挥组以及新一军先头部队第101师李龙部的一个团,终于抵达了同古以北约二十公里的克永冈机场附近区域。这里已是炮声隆隆,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硝烟味。远处天际线,同古上空盘旋着日军的轰炸机群,黑色的爆炸烟柱不时从城区升起。
李锦立即下令在机场附近一处相对隐蔽的树林地设立临时前进指挥部。电台天线迅速架设起来,与后方的陈瑜、与正在奋力赶来的各部、与同古城内的第200师、以及与远在眉缪的远征军司令长官部(罗卓英)和重庆的联络瞬间接通。
他第一时间呼叫同古城内的第200师师部。 “泰山(200师代号),泰山,我是长江(第19集团军代号),我是李锦,听到请回答!” 电台里传来夹杂着巨大爆炸声和电流噪音的回应:“长江…长江…我是泰山…戴安澜…”声音嘶哑,但依然保持着军人特有的沉稳。
“戴师长,辛苦了!我部先头已抵达克永冈附近,主力正在全速赶来!你部情况如何?需要何种支援?最高优先级!”李锦语速极快,直奔主题。
“感谢李长官驰援!”戴安澜的声音透出一丝激动,但立刻被剧烈的咳嗽打断,显然他所在位置正遭受炮击,“鬼子攻击很猛…主要是北面和西面…我军伤亡逾三成…弹药,尤其是迫击炮弹和反坦克弹药消耗巨大…药品奇缺…鬼子飞机太猖獗!”
“坚持住!弹药、药品我会立刻安排空投和地面输送!我的炮兵正在展开,很快就会用炮火支援你们!告诉我你最急需压制和打击的日军区域!”李锦一边说,一边对旁边的作战参谋打手势,参谋立刻在地图上标注出戴安澜所述的重点区域。
“城北的宾河渡口,鬼子正在增兵…城西的火车站,他们反复争夺…还有南面的…”戴安澜强忍着疲惫和伤痛,尽可能清晰地报告着。
结束与戴安澜的通话,李锦立刻命令刚刚在机场附近展开阵地的集团军直属炮兵司令部所属部队:“周振邦!命令你的重炮,优先压制宾河渡口和同古城西的日军集结地、炮兵阵地!火箭炮旅,给我覆盖性急袭,打乱日军进攻节奏!反炮兵雷达开机,找出鬼子炮位,敲掉它们!”
“是!”电台里传来炮兵司令周振邦中将铿锵有力的回应。片刻之后,远方传来沉闷而威严的怒吼声,M1 155mm“长脚汤姆”榴弹炮和M1 203mm重炮发出了震天动地的咆哮,划破长空的炮弹带着死亡的尖啸飞向目标。紧接着,更密集的、令人心悸的嘶鸣声响起,T34“管风琴”火箭炮的一次齐射,将大片区域化为火海。这些远超日军预期的猛烈而精准的重炮火力,瞬间给正在准备新一轮进攻的日军第55师团部队造成了巨大杀伤和混乱,其进攻势头为之一滞。同古城内,200师的官兵们感受到大地剧烈的震动,看到城外日军阵地方向腾起的巨大烟尘火球,顿时士气大振!
然而,指挥权的移交并非一帆风顺。很快,李锦就接到了来自远征军司令长官罗卓英的电报。电文首先嘉奖了第19集团军的迅速驰援,但紧接着强调,同古地区所有部队(包括第200师和第19集团军已抵达部队)仍由远征军司令部直接指挥,要求李锦密切配合第5军军长杜聿明的指挥(此时杜聿明仍在努力协调全局,但同古具体指挥已很模糊),并“尊重”英缅军方面的意见(尽管英军已在慌乱撤退),同时再次提醒要以盟军协调为重,切勿擅自行动,尤其在使用重炮和决定攻势防御转换时,需报请批准。
这封电报让指挥部内的气氛顿时有些凝滞。所有人都明白,这是上层在掣肘,是不放心李锦这个“半路加入”且实力强大的副总指挥完全掌控前线兵权,也可能夹杂着对李锦保留德械装备的不满以及罗卓英与杜聿明之间固有的微妙关系。
副参谋长方维岳少将皱紧眉头:“总司令,这…指挥体系重叠,恐误战机啊!” 作战参谋们也面露愤懑之色,前线的血战与后方的官僚程序形成了尖锐对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锦面色阴沉,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怒火。他深知此时不是争执的时候,城内200师官兵的生命和整个同古防御战的成败高于一切个人意气或权力纠纷。 “给罗总司令回电:”李锦沉声道,“职部坚决服从司令长官部指挥。当前敌情紧急,为有效协同城内200师作战,职恳请授权职部统一协调同古前线已抵达之所有中方向部队(含200师)之战术行动,以期迅速稳定战线,挫敌锋芒。具体作战方案随时电呈备案。另,英军既已西撤,其意见于同古当前战局已无实质影响,当以歼敌为第一要务。”
这份回电既表达了服从,又清晰说明了前线统一指挥的必要性,并将“皮球”踢回给罗卓英,要求明确的战术授权,同时委婉地指出了英军的不靠谱。
在等待回电的间隙,李锦并未停止行动。他凭借其副总指挥的身份和当前紧急态势,直接下令: “命令新一军梁卫国部!101师李龙派一个加强团,配属师属坦克营部分谢尔曼,立即向同古城北侧翼攻击前进,牵制日军宾河方向兵力,打通一条与城内联系的狭窄通道,输送弹药补给进去,把重伤员运出来!102师邱铭部向城西外围日军侧翼运动,伺机反击!103师郑云峰部突击工兵连前出,协助200师加固城防工事,特别是反坦克壕和暗堡!” “命令新二军沈德威部!加快速度!104师徐天鹰部抵达后,立即接替部分外围防御要点,让200师疲惫的部队能轮换下来喘息!105师罗振武部反坦克营,迅速在日军可能的主攻路线上预设伏击阵地!106师高镇远部,加强侧翼侦察和警戒,提防日军第56师团可能从东面迂回!”
他的命令清晰果断,充分利用了生力军的机动性和火力优势,一方面减轻200师的正面压力,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在外围打击日军,而不是单纯被动防御。
电台将一道道命令发送出去。新一军和新二军的将领们接到命令,虽然对上层指挥体系的混乱略有微词,但基于对李锦的信任和职业军人的素养,立刻毫不犹豫地执行起来。
坦克引擎轰鸣,步兵跃出战壕,炮兵根据前方观察所(其中不少是集团军特种作战司令部派出的侦察引导小组)传回的数据,不断修正弹道,将致命的钢铁倾泻到日军头上。同古战场的态势,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改变。日军第55师团长竹内宽中将惊讶地发现,中国军队不仅没有崩溃,反而从北面来了强大的援军,并且反击打得极其凶狠和精准,他的部队开始陷入苦战。
几小时后,罗卓英的回电到了。或许是前线传来的初步捷报(李锦部反击成功,部分物资送入同古,日军攻势受挫)起了作用,也可能是蒋介石在重庆做了指示,电文语气缓和了许多,基本同意了李锦的请求:“兹授权李副总指挥统一指挥同古地区所有中方向部队之战术行动,第五军杜军长予以协同。望精诚合作,予敌重创,然需随时将战况及重大决策报备长官部。”
拿到了尚方宝剑,李锦心中稍定。他立刻将电文通报给杜聿明和戴安澜。杜聿明回电表示支持,并承诺协调后方的第5军其他部队尽力提供支援。戴安澜则更是松了一口气,有了明确的上级和强大的援军,守住同古的信心倍增。
获得战术层面的统一指挥权后,李锦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将他的意志和超越时代的战术思想灌注到同古前线每一个角落。他的前进指挥部如同一台高效运转的大脑,通过无线电波和传令兵,将一道道指令精准下发。
首先得到加强的是炮兵。集团军炮兵司令周振邦中将将他带来的重火力发挥到了极致。反炮兵雷达连的SCR-584雷达(这个时代绝对的黑科技)开机,迅速捕捉到日军师团属炮兵联队(通常是75mm野炮和105mm榴弹炮)的发射位置。数据迅速传回炮兵指挥所,经过计算后,M1 155mm“长脚汤姆”和更恐怖的M1 203mm重炮发出了复仇的怒吼。这些超远程重炮的精准打击,往往在日军炮兵打完一两轮急促射还没来得及转移时,毁灭性的炮弹就已然临空,将日军火炮连同炮兵一起撕成碎片。日军第55师团的炮火优势瞬间被扭转,甚至一度被完全压制。火箭炮兵旅的T34“管风琴”则进行面积覆盖,专门打击日军步兵集结地、后勤节点和试图架桥的工兵部队,其密集的齐射带来的心理震撼甚至比物理杀伤更甚。
炮火的削弱,极大地缓解了同古城内200师的压力。戴安澜抓住机会,组织兵力反击,夺回了几处白天丢失的街垒。城外的日军步兵,失去了强有力的炮火支援,在中国守军精准的步枪、机枪和迫击炮火力下,进攻变得举步维艰。
但日军第55师团绝非弱旅,其官兵战斗意志顽强,战术素养极高。师团长竹内宽中将迅速调整策略,将进攻重点转向了相对薄弱的城西和城南结合部,并投入了更多的战车中队(主要是九五式轻战车和少量九七式中战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小鬼子战车上来了!”前沿观察所传来急促的呼叫。 “命令新二军105师罗振武部反坦克营,按预定方案行动!新一军101师坦克营,向侧翼机动,准备截击!”李锦的命令立刻下达。
新二军“磐石坚垒”的特点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罗振武师长亲自督战,他的反坦克营不仅装备了M1 57mm反坦克炮(在有效距离内足以击穿日军所有坦克的侧后装甲),更大量配备了巴祖卡火箭筒。反坦克小组利用残垣断壁和预先挖好的散兵坑隐蔽,放过打头的日军步兵,待坦克接近到极近距离时,57mm炮率先开火,巴祖卡小组则从侧面甚至后面发起突袭。 “咻——轰!”一枚火箭弹拖着尾焰,精准地撞在一辆九七式中战车的发动机舱上,瞬间将其点燃。日军坦克猝不及防,在狭窄的街道和开阔地边缘接二连三地变成燃烧的铁棺材。同时,101师李龙师长派出的谢尔曼坦克营也从侧翼杀出,M4谢尔曼的75mm主炮对付日军坦克优势明显,一顿精准射击,将日军这支坦克部队彻底打残。
然而,日军的攻击一波接着一波,仿佛无穷无尽。他们利用夜幕和炮火掩护,不断渗透、迂回,同古城内外,每一个街口,每一栋房屋,甚至每一堆废墟都展开了惨烈的争夺。白刃战、手榴弹战、狙击手对决时刻都在发生。200师的官兵们虽然得到了生力军的支援和物资补充,但连日血战,伤亡巨大,体力精力都已接近极限。
李锦深知,仅靠防守无法持久,必须用更积极的攻势行动来打乱日军的节奏,并尽可能消耗其有生力量。他将目光投向了第七军那只尚未完全露出的铁拳——楚南河和韩晓征指挥的装甲突击力量。由于道路和后勤限制,第七军的主力(第1、2装甲师,第1机械化步兵师)以及军直属重装部队尚未全部抵达前线,但其先头部队,一个加强的豹式坦克连和一个装甲掷弹兵营,已经在韩晓征的亲自带领下,星夜兼程赶到了克永冈机场附近。
“慕寒兄,我的装甲尖刀到了!什么时候让我们上?”电台里传来楚南河急切的声音,他本人还在后面督促主力开进。 李锦看着地图,眼中寒光一闪:“晓征,来的正好!日军连续进攻受挫,其师团指挥部和后勤基地必然相对靠前,且戒备可能松懈。我要你组织一次夜间装甲突击!”
他指着地图上同古城东北方向一个叫南阳车站的小据点:“这里,侦察分队发现日军囤积了大量物资,且有电台信号密集。我判断很可能是其一个前进指挥所或重要补给点。你带你的豹式连和装甲掷弹兵,再加强一个连的M18地狱猫(来自集团军机动部队司令部),趁夜色直插过去!不要恋战,以最大速度突贯,打掉它的指挥节点和物资,然后迅速撤回!”
“明白!斩首掏心,搅他个天翻地覆!”韩晓征兴奋地领命。这种大胆的、深具德军“闪电战”精髓的战术,正是他和他训练的装甲兵所渴望的。
是夜,月黑风高。十几辆涂着暗色迷彩的豹式坦克(G型,配备长身管75mm KwK 42 L/70火炮,在这个时代几乎是无敌的存在)引擎低沉轰鸣,引领着搭载装甲掷弹兵的Sd.Kfz.251半履带车和高速灵活的M18地狱猫坦克歼击车,如同暗夜中涌动的钢铁洪流,悄然离开己方阵地,沿着侦察兵预先勘测好的小路,向日军纵深插去。
韩晓征的夜间突击行动,堪称装甲战术教科书式的范例。他们利用高超的夜间驾驶技术和良好的车辆性能,悄无声息地绕过了日军几处外围警戒阵地。遇到小股日军巡逻队,则由装甲掷弹兵用配备消音器的MP40冲锋枪和手榴刃迅速解决,绝不纠缠。
凌晨时分,突击集群如同鬼魅般突然出现在南阳车站外围。正如情报所示,这里灯火通明,车辆人员往来频繁,显然是一个重要的枢纽点。日军根本没想到中国军队敢在夜间发动如此深远的装甲突击,警戒十分松懈。
“全体注意,按照预定计划,突击!”韩晓征在电台中一声令下。 豹式坦克的75mm高速穿甲弹和榴弹如同死神的请柬,瞬间将车站入口的沙袋工事和哨卡撕碎。M18地狱猫利用其高速特性,快速迂回到侧翼,用其76mm M1主炮精准点名停放在场站内的日军卡车和疑似油料桶。装甲掷弹兵们从半履带车上跃下,在坦克掩护下,如同猛虎下山般冲入车站建筑群,用冲锋枪、手榴弹和火焰喷射器清剿任何抵抗。
爆炸声、枪声、日军的惊叫声响成一片。整个南阳车站陷入一片火海和混乱。韩晓征的座车(一辆指挥型豹式)冲在最前面,坦克炮和同轴机枪猛烈开火,为他赢得“装甲部队灵魂教官”名号的精准射击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几乎弹无虚发。
混乱中,他们确实击中了一个重要目标——日军第55师团步兵第112联队的联队指挥部所在的一处坚固房屋,联队长棚桥真作大佐当场被击毙(历史同期此人在同古战死)。大量囤积的弹药、食品和药品被引爆或焚毁。更重要的是,这次突击严重干扰了日军的指挥通信系统,使其接下来一段时间内的进攻协调出现了混乱。
然而,胜利的代价是惨重的。在突击得手后撤退时,日军迅速组织反扑。一支装备着37mm速射炮的日军反坦克部队利用地形设伏,虽然豹式坦克的正面装甲足以抵御这种小口径火炮,但在极近的距离上,侧后和履带依然是弱点。一辆豹式坦克被击中履带瘫痪,另一辆则被敢死的日军步兵用炸药包炸毁了发动机。
韩晓征为了掩护受伤的车辆和人员撤离,指挥座车断后,用凶猛的火力压制追兵。就在他的坦克即将冲出包围圈时,一枚不知从何处射来的迫击炮弹(或许是流弹)恰好落在其坦克炮塔附近爆炸。一声巨响后,电台里韩晓征的声音戛然而止。
“韩师长!韩师长!听到请回答!”电台里只剩下焦急的呼喊和滋滋的电流声。
突击部队付出了损失两辆豹式坦克、一辆Sd.Kfz.251和数十名官兵伤亡的代价,最终大部分成功撤回。但他们带回了日军一个联队指挥部被端、大量物资被毁的战果,更重要的是,韩晓征中将下落不明,可能重伤或被击毙的消息,如同阴云般笼罩在刚刚提振起来的士气上。
消息传回前进指挥部,所有人都惊呆了。楚南河在电台里暴跳如雷,要求立刻组织兵力去救援搜寻。李锦的心也沉到了谷底,韩晓征不仅是他的爱将,更是第七军装甲力量的灵魂人物,他的损失将是无法估量的。
但作为最高指挥官,他必须保持绝对的冷静。“闭嘴,楚南河!”李锦对着电台低吼,声音冰冷而严厉,“现在不是冲动的时候!立刻收拢部队,巩固阵地!派出师属装甲侦察营最好的小组,利用夜色和渗透战术,摸清南阳车站敌后区域情况,生要见人,死要见尸!但没有我的命令,不准再发动营救性进攻,那只会让更多人送死!”
他压下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将注意力转回全局。韩晓征的突击虽然付出了代价,但战术目的基本达到,日军的进攻势头明显减弱,似乎正在重新调整部署。李锦判断,日军连续受挫,其指挥官要么会孤注一掷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要么就会等待从仰光方向开来的援军——尤其是那个历史上 famously 长途奔袭腊戍,导致远征军后路被断的第56师团。
“命令各部,抓紧时间轮换休整,补充弹药,抢修工事。炮兵,持续进行骚扰性射击,不要让鬼子安心睡觉。特种作战司令部,加派侦察小组,向东南和东面远距离侦察,重点搜索日军第56师团的动向!后勤部门,不惜一切代价,确保物资供应,特别是炮弹和医疗用品!”李锦的声音恢复了惯有的冷静和果断,一道道命令继续发出,维系着这台战争机器的运转。
同古的战局,因为第19集团军的到来和李锦的果断指挥,暂时稳定下来,甚至取得了局部反击的胜利。但代价是巨大的,200师元气大伤,精锐的第七军先遣部队也折损了一员大将。而更大的阴影——日军第56师团的威胁,正从东面悄然逼近。李锦站在地图前,深知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他不仅要面对正面的强敌,还要时刻提防来自后方指挥体系的掣肘和盟军(英军)可能出现的更大变故。远征军之路,每一步都踏在荆棘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