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粥香暖桥头,老妪守粥棚(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古代摆摊小厨娘》最新章节。
- 清水1200ml(熬粥用)
- 关键步骤:
1. 锅中加清水,大火烧开后放入浸泡好的小米,转小火熬煮30分钟,至小米浓稠;
2. 加入红薯块、红枣块,继续熬煮25分钟,至红薯软烂;
3. 加入枸杞、白糖,搅拌均匀,再熬煮5分钟即可;
4. 成品特点:粥体细腻,红薯的甜香、小米的醇香和红枣的果香融合,温和养胃,主妇们常买回去给孩子当早餐。
(三)青菜鸡蛋粥·清爽款
- 适配场景:口味清淡的赶路人、需要清淡饮食的街坊当早餐
- 基础原料:
- 大米250g(提前浸泡1小时)
- 青菜100g(菜场刚摘的,洗净切碎)
- 鸡蛋2个(打散备用)
- 生姜3g(切末)
- 盐2g(调味)
- 香油2ml(增香)
- 清水1300ml(熬粥用)
- 关键步骤:
1. 锅中加清水,大火烧开后放入浸泡好的大米,转小火熬煮45分钟,至粥体浓稠;
2. 加入生姜末、青菜碎,搅拌均匀,熬煮5分钟至青菜断生;
3. 慢慢倒入打散的鸡蛋液,边倒边搅拌,形成蛋花;
4. 加入盐,搅拌均匀,关火后滴入香油即可;
5. 成品特点:粥体清爽,青菜鲜嫩,蛋花滑嫩,咸香适口,适合口味清淡的赶路人。
(四)配套自制小菜(便捷携带)
1. 酸豆角丁:酸豆角100g(酱菜摊的)切成小丁,加少许辣椒面、香油拌匀,装在小油纸袋里,方便携带。
2. 酱萝卜片:白萝卜200g(菜场的)切成薄片,用盐腌制10分钟,挤干水分,加生抽10ml、白糖5g、醋3ml拌匀,冷藏腌制2小时即可。
3. 香辣海带丝:干海带10g(干货铺的)泡发后切成丝,加小米辣2个(切碎)、生抽5ml、香油1ml拌匀,清爽解腻。
陈婆婆按照配方熬粥时,浓郁的米香混合着南瓜、红薯、青菜的香味,很快飘满了南桥头。有赶路人被香味吸引,忍不住凑过来问:“陈婆婆,今天熬的是什么粥?闻着这么香!”陈婆婆舀起一碗南瓜瘦肉粥,递给赶路人:“王大哥,您尝尝,这是新熬的南瓜瘦肉粥,是林晚星姑娘教我的。”王大哥尝了一口,眼睛一亮:“哎哟,这粥太香了!比以前的白粥好吃多了!给我来一碗,再要一袋酸豆角丁!”
陈婆婆看着围过来的赶路人,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手里盛粥的动作也越来越麻利。
三、粥棚迎热潮,反转破诡计
第二天一早,陈婆婆的粥棚前摆上了三口热气腾腾的粥锅,分别装着南瓜瘦肉粥、红薯小米粥、青菜鸡蛋粥,旁边的竹篮里放着三大袋自制小菜。林晚星帮着写了块木牌:“柳氏加盟·陈记粥棚,特色暖心粥试吃,买粥送自制小菜一份”。刚摆好,就有不少赶路人被香味吸引过来。
“陈婆婆,给我来一碗南瓜瘦肉粥!”“我要红薯小米粥,再要一袋酱萝卜片!”“帮我装一碗青菜鸡蛋粥,给家里老人带回去!”
陈婆婆忙得不可开交,苏晴在一旁帮忙装粥、递小菜。就在这时,李姐带着两个伙计赶来,手里拿着一碗装着沙子的粥,对着赶路人大喊:“大家快来看啊!陈婆婆的粥里有沙子!我昨天喝了她的粥,差点把牙硌掉!你们可别买了!”
赶路人听到这话,纷纷停下手中的动作,疑惑地看着陈婆婆。陈婆婆急得眼泪都快出来了:“我没有!这不是我的粥!是你故意加的沙子!”
李姐冷笑一声:“你有证据吗?我看你是被揭穿了,想狡辩!”说着,就要去掀陈婆婆的粥锅。林晚星上前一步,拦住了她:“李姐,别演戏了。昨天你让伙计往粥里加沙子的时候,正好被送孩子上学的张婶看到了,她还录了视频。而且,我们已经把你散布谣言、剪破棚布的事情告诉了官府,官府的人马上就到!”
李姐脸色一变,还想狡辩,就见几个官差快步走来。赶路人也纷纷帮腔:“李姐,我们都知道你是故意陷害陈婆婆!你那便捷粥铺的粥全是预煮的,一点香味都没有!”“陈婆婆的粥真材实料,熬得又香又糯,我们以后就喝她的粥!”
李姐看着官差,吓得浑身发抖,被官差带走时,还不忘回头瞪了陈婆婆一眼。
系统光屏亮起【终极剧情反转·粥棚传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加盟成果:陈记粥棚试营业两天,每天卖出三百多碗粥,三大锅粥全卖光了,自制小菜也供不应求。生意比以前好二十倍,不仅南桥头的赶路人常来,连附近几条街的人都特意来买】
【陈婆婆的转变:她不再愁眉苦脸,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准备食材、熬粥,还学会了提前把小菜分装好,方便赶路人携带。她把陪了自己三十年的粥锅擦得锃亮,放在粥棚最显眼的地方,常对赶路人说:“熬粥就像过日子,得慢慢来,才能熬出好味道。以前我以为大家都喜欢快的,现在我明白了,好味道从来不怕等”】
【意外之喜:南桥头其他小吃摊的老板见陈婆婆的粥棚火了,纷纷来请教新粥品配方。林晚星组织了一场“粥品创新交流会”,让陈婆婆分享经验。后来,陈婆婆的粥棚还和隔壁的馒头铺、油条摊合作,推出“粥品套餐”,成了南桥头的早餐招牌;陈婆婆还收了一个下岗的中年妇女当徒弟,教她熬粥、做小菜,让传统粥品的手艺得以传承】
夕阳西下,陈婆婆的粥棚前依旧热闹,她正忙着给赶路人装粥,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林晚星看着腕上的“酪”字印记,对苏晴说:“不管是炊巷的汤、胡同的卤、长街的酥饼、老巷的米粉,还是桥头的粥,柳氏食道的核心从来不是多么花哨的做法,而是‘坚守’二字。只要坚守真材实料,坚守用心制作,就能让老味道永远温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