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陶寺的观象台(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天朝魂》最新章节。

“耗费了这么多人力物力……”

“首领的威信……”

无数个可怕的念头在他脑中翻腾。他用力甩甩头,强迫自己集中精神,死死盯着面前那片白灰地面。黑暗渐渐褪去,东方的天空由青灰变为淡金,云层被染上瑰丽的红霞。

来了!

一缕极其纤细、耀眼的金色光束,如同神明投下的标枪,瞬间穿透了那道狭窄笔直的观测缝!

“出现了!”有人忍不住低呼。

那缕金光精准地投射在白灰地面上,形成一个边缘清晰无比、极其明亮的光斑!

羲的瞳孔骤然收缩!他全身的血液似乎都冲向了头顶!他死死盯着那个光斑移动的轨迹!它……它正在缓慢地,以一种肉眼几乎难以察觉的速度,向西移动!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时间仿佛凝固了!只有那缕光在移动!

光斑的边缘,终于触碰到了羲和土正提前用炭笔画在灰地上的、代表“夏至”的那道最北端的刻痕!

正正吻合!分毫不差!

“到了!夏至!就是今天!”羲猛地跳起来,嘶哑的喉咙爆发出狂喜的呼喊,声音因为激动而完全变了调,“最北边!太阳走到最北边了!夏至!从今天起,它就要掉头向南了!”

他转过身,脸上混合着汗水、泪水和白色的灰粉,像个滑稽的花脸,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充满了无法言喻的狂喜和自豪!

“神迹!这是神迹啊!”老祭司巫咸激动得浑身发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朝着日出的方向虔诚叩拜。

土正长长舒了一口气,紧绷的身体松弛下来,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疲惫笑容。

璜匠人则小心翼翼地抚摸着那道由他亲手打磨出的缝隙边缘,如同抚摸最珍贵的玉器,眼里满是敬畏。

尧静静地站在原地,初升的朝阳将他高大的身影投射在坚实的夯土台上,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金边。他凝视着那缕穿透缝隙、精准落点的阳光,又看了看激动得语无伦次的羲,还有周围欣喜若狂的众人。一股巨大的、掌控天地的力量感,混杂着对自然伟力的敬畏,在他心中油然而生。这不是神迹,这是人智的胜利!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地响起,盖过了所有的喧嚣:

“传令陶寺!今日夏至!天地交泰,阳气至极而后生阴!粟种,明日——开播!”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下崇山,飞向陶寺城邦的每一个角落。绝望的阴霾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对首领“通天”智慧的敬畏和对未来的希望!人们扛起农具,涌向田野,按照尧颁布的“新历”,满怀信心地开始了迟来的播种。

4,通天之权

观象台的成功,其影响远远超出了精准指导农耕的范畴。它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陶寺社会结构和权力体系中激起了层层波澜,深刻而微妙。

夏至精准预报带来的丰收希望,让尧的威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农人们走在路上,远远看到首领的高大身影,都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恭敬地弯腰行礼,眼中充满了近乎盲目的崇拜。私下里的议论更是充满了敬畏:

“听说了吗?首领真的能和太阳说话!夏至那天,太阳光走到哪儿,都是首领指给羲看的!”

“可不是!那观象台就是通天梯!首领站在上面,天神的话都听得见!”

“以后种地再也不用瞎猜了!首领说什么节气就是什么节气!跟着首领,饿不着!”

尧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变化。他意识到,掌握精确的“天时”,比掌握千军万马更能牢固地凝聚人心,掌控整个城邦。这“通天”的知识,必须成为首领权力最核心、最神圣的支柱!

观象台被严密地保护起来,成为陶寺最核心也最神秘的禁地。除了尧本人和核心团队(羲、土正、璜以及尧指定的几个忠诚祭司),任何人不得靠近崇山之巅。巫咸老祭司的角色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他主持的祭祀仪式更加盛大频繁,但他颂扬的对象,除了虚无缥缈的天神,更多地指向了能“沟通”天人的首领尧。那些神秘的玉琮、玉璧被郑重地供奉在观象台旁的祭坛上,成为权力与神权交织的象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尧的授意下,一部初步的《陶寺授时历》开始秘密编纂。羲是绝对的主角。他带领着几个精挑细选、沉默寡言的学徒,开始了漫长而枯燥的观测记录工作。他们不再仅仅记录日出点,还开始记录日落方位、正午日影长度、特定亮星的偕日出没时间(恒星与太阳同时升起或落下)。观测点也从主缝扩展到了土正后来指挥建造的几道辅助缝隙上。

“师父,这道新缝……冬至那天,光斑真能落在这里吗?”一个年轻的学徒指着灰地上一个新画的标记点,小声问羲。他手上拿着炭条和记录用的陶板。

羲正用一根细绳仔细丈量着今日日落光斑与夏至刻痕的距离,头也不抬:“别问那么多!首领说了,观测一百遍,也不能错一分!记!把今天的日落点、日影长度,都刻清楚!还有,晚上别睡死,盯紧大火星(心宿二)升起的时间!”他的语气严肃,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长期接触“天机”的重任,让他褪去了年轻人的跳脱,变得沉稳甚至有些刻板。

学徒敬畏地点点头,一丝不苟地在湿润的陶板上用尖石刻画下复杂的符号。这些记录着天象秘密的陶板,被严格编号收藏,最终只呈送到首领尧和少数几人面前。

知识的垄断带来了巨大的权力效应。尧颁布的历法不再是简单的播种指南,它开始覆盖城邦生活的方方面面:

祭祀: “秋分之日,祭月神于东坛,献白牲(羊)。” 时间由尧根据观测钦定,无人敢质疑日期是否准确。

征伐与盟会: “大火星西沉之日,利征伐。” 或是“冬至后第十日,会盟诸部于城南。” 日期一旦公布,四方部族首领无不凛然遵从。日期本身,就成为了一种无声的威慑和号召力。

工程建设: “春分阳气升,宜动土筑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