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胜利下的裂痕(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赤火汉末魂》最新章节。

王老五捏了捏那包明显分量不轻的盐,心里咯噔一下,又惊又喜。

他抬头看向贾货郎,对方脸上那意味深长的笑容,让他瞬间明白了什么。

恐惧只是一刹那,随即就被那包沉甸甸的盐和那句“出入头地”的许诺给冲散了。

“贾…贾先生…”王老五的声音有点干涩,手却紧紧攥着盐包。

“嗐,什么先生,就是个跑腿的。”贾货郎摆摆手,声音更低,“就是…兄弟你要是平时听到什么、看到什么稀罕事,比如谁家对赤火老爷的分派不痛快啦,谁家身子骨不行怕是种不好地啦…就当闲话,下次我来时跟我说说,我走南闯北,最爱听这些。”

王老五的心脏怦怦直跳,他飞快地四下瞄了一眼,然后重重点头:“成!贾大哥是爽快人!我…我晓得!”

从这一天起,王老五不再是那个只是爱占小便宜的贫农了。

他成了贾货郎——曹操细作——在北赤火堡内埋下的一颗阴暗的种子。

他开始格外留意堡里的风吹草动:东头老李家因为分到的地偏远了点,唉声叹气了好几天;西边那家寡妇,儿子病着,春耕怕是悬了;谁谁谁好像私下抱怨过赤火的规矩太严…

这些琐碎得不能再琐碎的信息,被他小心翼翼地收集起来,然后在下一次“巧遇”贾货郎时,当作换取更多盐巴、甚至几个铜板的“闲话”,低声传递了出去。

他以为自己做得神不知鬼不觉,以为自己只是用“聪明”换点实惠。

他却不知道,那些看似无用的碎片,正在一双充满恶意的手中,慢慢拼凑成可能致命的情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背叛,往往始于几斤盐和一句虚无的恭维,在自私的土壤里悄然发芽。

北地的春天来得迟,却去得急。冻土刚刚化开,催耕的布谷鸟就叫得人心发慌。

春耕,对于刚刚站稳脚跟的北赤火堡而言,不啻于另一场生死之战。

耽误了农时,意味着秋天没有收成,意味着整个冬天都将陷入饥饿,意味着所有的理想和堡垒都可能不攻自破。

然而,资源匮乏的阴影,如同鬼魅般缠绕着这片土地。耕牛、驮马、乃至像样的铁器农具,都远远不够分。

赤火公社虽然尽力调配,制定了使用轮次,但面对嗷嗷待哺的大片土地和焦灼的农户,这点安排显得杯水车薪。

这一日,终于轮到李家和高家合用唯一一头还算健壮的耕牛。两家人天不亮就等在了牛棚外,都红着眼,恨不得一天就把自家地全犁完。说好了一家先用半天,午后交换。

可到了晌午,李老汉扶着犁,看着还剩一小半的地,心里急得冒火,手下就慢了些。高家的人来牵牛时,见地还没犁完,顿时就不乐意了。

“说好的半天!到时辰了!松手!”

“就剩这么点了!让我犁完!下午你家多用会儿!”

“放屁!下午日头短,谁知道你能磨蹭到啥时候?松手!”

争吵迅速升级。积压的焦虑、对收成的担忧、以及骨子里那点生怕自家吃亏的自私,在这一刻轰然爆发。

推搡变成了拳脚,不知谁先抄起了地头的木叉,另一方则抡起了锄头。

“砰”的一声闷响,高家儿子的额头被木叉结结实实砸中,鲜血瞬间涌了出来,人哼都没哼就软倒在地。

见血了!

场面顿时大乱。哭喊声、咒骂声、惊叫声响成一片。

正在附近带队巡逻的冯闯闻讯赶来。他一看地上躺着的血葫芦似的人,又看到两边人还在撕打,火气“噌”就顶到了脑门。

在他简单的逻辑里,这就是一群刁民内讧,破坏春耕,给赤火添乱!

“都给老子住手!”他一声暴喝,带着兵士粗暴地冲进人群,不由分说,几枪杆就撂倒了几个还在叫骂得最凶的人,包括那个手里还攥着带血木叉的李老汉。

“捆起来!把挑事的都他妈给老子捆起来!”冯闯怒吼,“春耕要紧关头,还敢给老子添乱?反了你们了!”

粗暴的弹压暂时控制住了场面,但却像一瓢滚油浇在了火星上。

李老汉和高家受伤的儿子都被捆走了,留下的两家人和围观的农户们,脸上不再是之前的焦灼,而是变成了恐惧、愤怒和深深的寒意。

“凭什么只抓我们?”

“当兵的就能随便打人捆人?”

“这…这和以前的官府老爷有什么两样?”

就在这时,那个神秘的贾先生又像幽灵一样出现了。他摇着拨浪鼓,在人群外围惋惜地摇头叹气,和几个相熟的农户“闲谈”:

“唉,我说什么来着?这牛,这种子,看着是分给你们了,可用的时候呢?还不是他们说了算?”

“说到底啊,这赤火公社…和以前的老爷们也没啥区别,不就是换了个名头,让咱们种地交粮养活他们吗?”

“你们流的汗,打的粮,最后进谁的仓,还真不好说呢…”

阴毒的谣言,借着刚刚发生的冲突和冯闯的粗暴,像瘟疫一样迅速在不安的人群中蔓延。

孟瑶闻讯赶来时,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烂摊子。她强压着心痛,先去探望了伤者,又去安抚被捆农户的家属,耐心地解释冯闯的鲁莽和赤火的初衷。

但她的声音,在巨大的恐惧和猜疑面前,显得那么微弱。人们要么沉默地低着头,要么激动地反驳,根本听不进道理。

当晚,陈烬坚持召开了一次临时的群众大会。会场气氛压抑得可怕。

没有了往日分田分粮时的热烈,只有令人窒息的沉默和偶尔爆发的、针对具体琐事的争吵。

孟瑶努力引导,希望大家认识到互助的重要性,但响应者寥寥。许多人眼神闪烁,显然更相信那些在私下里传播的“实在话”。

陈烬站在台上,看着台下那一张张或麻木、或愤怒、或猜忌的面孔,听着那些为了鸡毛蒜皮争执不休的声音,一股前所未有的无力感,如同冰冷的河水,瞬间淹没了他的心脏。

他曾经面对过曹操的精锐骑兵,面对过匈奴的掠边弯刀,甚至面对过内部的质疑和分歧,他从未畏惧过。

但此刻,他看着这些他立志要拯救、要唤醒的人们,看着他们心中那堵难以撼动的自私之墙,看着敌人用几句谣言就轻易地点燃了内部的纷争……

他感到一种比面对千军万马更深的疲惫和无力。

祸,已起于萧墙之内。而这内部的裂痕,远比外部的刀剑更难防备,更加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