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女帝察边境,防患于未然(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女帝驭心:皇夫谋天下》最新章节。

卯时三刻,天光尚在黎明的薄雾中徘徊,乾元殿外一盏接一盏的宫灯悄然熄灭,仿佛被夜色悄然收回。殿内烛火微摇,映得窗棂斑驳,玉沁妜静立于雕花窗前,指尖轻抚着手中那份边关月报,眉心微蹙。纸页边缘残留着淡淡的焦痕,那是昨夜她伏案至深更,烛火太近灼烧所致——她却浑不在意,目光如钉,死死锁在兵力布防那一栏上:沧州水寨驻军,竟比上月凭空少了三百人。

不多不少,恰恰整整三百。

她缓缓将奏折放回紫檀案几之上,动作轻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沉稳。修长的指尖在“缺额”二字上轻轻一顿,似有千钧压于心间,又似寒刃掠过心头。片刻后,她抽出那支珍藏已久的紫檀毫笔,笔锋微润,墨香幽然,在空白处郑重批下一个字——“查”。墨迹未干,乌黑浓稠如血,隐隐透出一股肃杀之气。

她抬眸,声音清冷如霜雪覆地:“传凌霄。”

话音未落,殿外已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伴随着腰间酒葫芦晃荡的轻响。凌霄翩然而入,玄色劲装衬得身形挺拔如松,额前碎发微扬,唇角勾着惯常的笑意,拱手作礼,语调懒散却不失恭敬:“义姐早啊,今儿怎么不等我敬上三杯醒神酒,就急着点兵问将了?”

他言语间依旧带着三分玩世不恭的洒脱,可那双眸子却清明如秋水,只一扫殿中陈设、烛台残烬、案上奏折,便知今日非同寻常,绝非玩笑可解。

玉沁妜未应他调侃,神色不动如古井无波。她从广袖之中取出一只暗红漆匣,匣身雕工精细,凤纹盘绕,封口处以朱砂凤印泥严密封缄,隐隐透出皇家秘令的威严。她将漆匣递出,掌心微沉,一字一句道:“你亲自走一趟北境,沧州、雁门两处要塞,务必亲眼查验,一兵一卒,不得遗漏。”

她的声音不高,却如金石掷地,字字铿锵,回荡在空旷大殿之中,仿佛连烛火都为之凝滞。

“此行不许带仪仗,不许暴露身份,更不许提百里爵半个字。”她顿了顿,目光如刃,直刺凌霄眼底,“我要的是真相,不是阵仗,不是威名,更不是节外生枝。”

凌霄脸上的笑意渐渐敛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抹罕见的凝重。他双手接过漆匣,指尖触到那冰凉的凤印,心中已然明了——这一趟北境之行,看似寻常巡查,实则暗流汹涌,步步惊心。

凌霄敛了笑意,指尖轻叩漆匣的边沿,感受着那沉甸甸的分量,语气里仍带着几分戏谑:“就凭这巴掌大的小盒子,值得我千里奔波?我还道至少能配匹通体乌黑、四蹄生风的好马,扬鞭出塞才够威风。”

“马太显眼。”她淡淡回应,语调清冷如秋夜寒泉,不带一丝波澜。她转身走向御案,广袖拂过檀木边缘,发出细微的窸窣声。抽出一张空白舆图,指尖一推,纸面在烛光下微微颤动,稳稳落在他面前。“扮作商队护卫也好,装成游方术士也罢,随你喜好。穿粗布麻衣、背破包袱都行——只要不引人注目。但记住,我要的不是奏报上那些粉饰太平的虚数,而是实打实的情报:烽燧岗哨上有多少人真正在值勤,巡查间隔是半日还是三更,箭垛是否塌陷未修,敌楼有没有暗藏漏洞……这些,才是我要的东西。”

凌霄垂眸凝视舆图,目光缓缓扫过山川走势与关隘标记,眉峰微蹙,片刻后忽然抬眼,眸光锐利如刀锋:“若途中有人拦我查访,百般推诿,又当如何?”

她静立不动,烛火映照下,面容冷峻如霜雪覆岭,唇角微抿,吐出一句极轻却极冷的话:“那就说明,他们心里有鬼。不必当场撕破脸,更无需逞一时意气。你只管记下是谁挡路,谁眼神躲闪,谁言语搪塞——名字记牢,回来再算总账。”

他闻言咧嘴一笑,虎牙在灯下闪出一抹白光,笑意却不达眼底,反倒透着几分野性难驯的狡黠:“懂了,装聋作哑,揣着明白装糊涂,回头一个个揪出来清算。”说罢,转身便欲离去,靴底踏在青砖上发出干脆的声响。

“等等。”她的声音不高,却如金石掷地,骤然将他唤住。

凌霄回身,挑眉望她,眼中掠过一丝玩味:“怎么,怕人盯梢?”

“不怕才怪。”她终于卸下几分冷硬姿态,眼角浮起一丝几不可察的倦意,仿佛连呼吸都轻了几分。可那柔弱一闪即逝,如同晨雾遇阳,转瞬消散。“昨夜有人压住了烧剩的纸屑,手法老练,动作干净利落,显然是常做这种事的老手。这种人不会只出现一次,也不会止步于焚纸——他们的眼睛,早已盯上了不该看的地方。”

凌霄神色微凝,轻轻点头,不再多言。他拎起腰间挂着的旧酒葫芦,铜扣微松,葫芦口晃荡着残酒的轻响。他脚步闲散,似漫无目的,却又步步稳健地朝宫门走去,身影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回廊尽头的暮色之中。

待那身影彻底隐没,玉沁妜方才缓缓起身,指尖抚过案上尚未收起的舆图边缘,眸光幽深如古井无波。她低声吩咐侍立一旁的内侍:“取六部轮值簿来。”声音低而清晰,不疾不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多时,薄册呈上。她翻至禁军调度一页,指尖停在三处姓名之上,墨笔轻点,圈出三个名字。烛火摇曳,映得那三个字影影绰绰,仿佛蛰伏于暗夜中的毒蛇,只待一声令下,便会悄然出击。

三日后,沧州水寨外,晨雾如纱,轻笼着苍青色的营墙。天光尚未大亮,远处芦苇荡随风起伏,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低语着前夜未尽的战事余音。一队香客自官道而来,脚步杂沓,香火袅袅,在军营外的祭坛前缓缓聚拢。

凌霄混在其中,身形瘦削却步履稳健。他穿着一件洗得泛白、边角微破的粗布短褐,肩上背着个灰扑扑的旧包袱,手中摇着一把蒲扇,扇面早已脱毛,露出几根歪斜的竹骨,轻轻一晃便簌簌作响。他嘴里哼着乡间俚曲,调子懒散,带着几分市井的油滑与漫不经心,脸上挂着温和笑意,俨然一副虔诚进香的寻常百姓模样。

踏入祭坛,他径直跪在那座高耸的阵亡将士碑前,双膝触地,动作不疾不徐。青石地面寒气逼人,他却浑不在意,一边叩首,一边不动声色地斜眼打量四周——守卒的站位、巡逻的间隙、岗哨的换防节奏,皆被他悄然收入眼底。香炉中腾起一缕缕灰烟,随风飘散,恰有一缕钻入他的眼角,刺得眼睛酸涩发烫,泪水不由自主地涌出。他却不伸手擦拭,任由泪痕蜿蜒而下,只压低嗓音,哽咽着喃喃低语:“哥哥啊……你说投军是条出路,能升官发财、光宗耀祖,怎的到头来,连个名字都刻错了?死得这般潦草,魂灵可怎么归家啊……”

身旁一位须发斑白的老兵听见这话,皱了皱眉,低声嘟囔道:“名字对上就行,还能指望刻得多工整?战时仓促,谁顾得了那么多。”

“可我哥叫张大牛!”凌霄猛地抬高声音,语气悲愤难抑,眼泪直流,“您瞧瞧,这碑上刻的是‘张大午’!差了一个字,阴司里领不到供饭,饿着肚子做孤魂野鬼,叫我如何安心?”

老兵见他哭得真切,神色也软了几分,叹口气道:“罢了罢了,随我去名册房核对便是。”说着便领他往偏帐走去。凌霄低头跟在后面,神情哀戚,实则目光如鹰隼般扫过案几上的兵籍簿,飞快掠过几行字迹,又趁机向几名新兵打听入营日期、编队归属。他口中连连叹息,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心里却已默默记下:此次上报新兵三百二十一人,实际到营仅二百七十四,整整少了四十七人。

夜幕降临,星河低垂,沧州水寨笼罩在一片幽静之中。凌霄踱步至城楼之下,手持罗盘,身披一件半旧道袍,自称精通风水堪舆,此来乃为测方位、避煞气,保军营安宁。守将冷眼旁观,满脸不屑,嗤笑道:“装神弄鬼,哪来的江湖术士?”但见凌霄从怀中掏出几枚铜钱,恭敬投入香火箱中,叮当有声,倒也显得诚心,便挥挥手,任其自便。

凌霄登楼而上,立于垛口之间,迎风而立。他摆开罗盘,指尖掐算,口中念念有词,时而皱眉凝思,时而摇头轻叹,一副高深莫测之态。巡哨士兵远远望见,只当真有异人做法,不敢靠近。然而无人知晓,他借着罗盘指针的掩护,早已暗中丈量烽燧之间的距离;更以袖中暗藏的细绳与步距测算,发现东段两座了望台相隔竟逾六百步,中间一段低洼地带视野全无,若敌军趁夜潜袭,至少半个时辰无法传递警讯,届时军营必将陷入被动。

月光如练,洒在他沉静的侧脸上。他在袖中迅速摊开一张极薄的桑皮纸,以特制药水写下密文,笔迹隐现,干后无痕。随后,他将纸卷塞入随身携带的酒葫芦夹层之中,轻轻旋紧盖子,动作隐蔽而精准,仿佛一切不过是寻常人饮酒解乏的小动作。

风过城楼,吹动了他的衣角,也带走了这座军营深处悄然滋生的秘密。

返程途中,行至雁门关外蜿蜒崎岖的山道时,天色骤然阴沉,细雨如丝般悄然飘落,沾湿了苍茫大地。凌霄勒住缰绳,让坐骑缓步前行,马蹄踏在湿滑的石板路上,发出沉闷而规律的轻响。忽然间,他耳尖微动,察觉身后远处传来一阵杂乱急促的蹄声,如同暗夜中潜伏的猎犬步步逼近。他神色不动,眸光微敛,随即从容不迫地牵马转入一条隐秘岔路,动作干脆利落,仿佛早有预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