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改革初推行,朝堂新气象(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女帝驭心:皇夫谋天下》最新章节。

玉沁妜将那份素麻纸封皮的草案缓缓推至御案正中,动作轻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指尖在“削藩”二字上微微一顿,仿佛触到了深埋于朝堂之下的暗流,又似拨开了积年尘封的权柄迷雾。殿内烛火轻轻摇曳,金兽香炉中升起一缕缕沉静的檀烟,光影交错间,映得她眉宇之间那道浅浅的细痕若隐若现,宛如岁月刻下的无声诘问。

她依旧低垂着眼眸,未抬首看任何人一眼,只是唇瓣微启,声音清冷如秋夜寒泉:“拟旨——即日起,施行《削藩策》初令。”

百里爵垂手肃立于侧位,玄色官袍衬得他身形笔挺如松。听见此言时,袖中指尖几不可察地蜷了一瞬,随即复归平静。他知道,这不过寥寥数字的一道政令,一旦落笔成诏、颁行天下,便如同利刃出鞘,寒光凛冽,再难收回。自此之后,山河震荡,权势更迭,旧日格局将如冰裂般层层瓦解。

殿中烛火微晃,映照在几位出身地方世家的女官脸上,光影交错间,她们彼此间交换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那目光如细针般悄然穿行于沉默之中,藏着默契,也藏着警惕。终于,有一人缓步上前半步,裙裾轻曳,动作不疾不徐,既显恭敬,又不失世家风骨所赋予的锋芒。她垂首敛目,语气平和如静水,却在平稳之中暗藏一丝恰到好处的迟疑,仿佛每一字都经过深思熟虑,不敢轻言,亦不敢缄默:“陛下明鉴,河北三州旧制承袭百年之久,根深蒂固,非一日可移。当地豪强与乡绅之间盘根错节,族脉相连,姻亲交织,田亩犬牙相错,彼此依存,早已形成一套自成一体、运转有序的地方格局。百姓生于斯、长于斯,世代依附其下,习以为常,安于其序。若今日骤然收兵权、限私兵、夺税柄,打破既有平衡,虽出于整肃纲纪之良愿,然恐操之过急,反激起地方震荡。一旦民心惶动,豪族生变,或有不服之徒借机煽动,恐酿成民变之祸,届时局势难控,恐伤及无辜,动摇国本。”

另一名身着青碧色官服的女官随即开口,语调柔和婉转,似春风拂面,然其言辞之间却暗藏锋芒,字字如针,直指要害:“更何况,沧州近年来水患连年不断,河堤屡次溃决,良田尽被淹没,十户之中倒有九户流离失所,百姓生计艰难困顿,朝不保夕。幸赖各地宗族挺身而出,设粥棚以济饥民,开仓廪以赈灾黎,方使一方黎庶得以苟延残喘。倘若此时贸然削弱宗族之力,使其无粮可赈、无人可役,赈济之途断绝,民间秩序动摇,则民心必将动荡不安,岂非令本已艰难的局面雪上加霜?一旦饥民无所依凭,聚众为乱,流寇趁势而起,四野骚然,社稷根基恐将动摇,此等隐患,实令人忧心如焚。”

二人言语之间,皆以民生疾苦为辞,言辞恳切,情意绵长,仿佛心怀天下、忧国忧民之至,令人初闻之下不禁为之动容。然而细察其意,却并非全然出于公心,而是句句设防,步步为营,看似在陈说利害,实则意在阻挠新政推行。每一句话都如细密蛛网,悄然织就于变革之路之上;每一段陈述,皆似无声利刃,精准刺向新政命脉的关键所在。她们以“稳定”为盾,以“民情”为矛,借仁义之名,行保守之实,力图在不动声色之间,扼杀变革于萌芽之中。

玉沁妜仍旧沉默不语,神色未动,唯有眼底掠过一道幽光,似寒潭深处涌动的暗流。片刻后,她 向身旁的内侍轻轻颔首,动作极轻,却重若千钧。

不多时,三份泛黄的卷宗被恭敬地呈上御案。纸页早已泛出岁月的枯色,边角微微卷起,显是历经辗转、几经传递才得以送入宫中。其中一份纸面斑驳陆离,墨迹被泪水悄然晕染成片,字里行间仿佛还残留着执笔者在深夜伏案痛哭时的呜咽与颤抖;另一份则赫然印着一枚暗红的指印,不知是血所凝,还是朱砂所点,却透出一股令人窒息的悲愤与控诉,宛如无声呐喊直刺人心;最后一份密密麻麻写满陈情之辞,字字如泣如诉,笔锋颤抖,似书写者每落一笔,便耗尽一分心力,满纸皆是百姓血泪交织的冤屈。

她终于开口,声音并不高亢,却清晰如钟磬余音,在这寂静空旷的大殿之中缓缓回荡,久久不散。“这是今晨刚从民间递进来的。”她语气沉稳,却字字如钉,敲击在每一位臣子的心头,“河北李氏,倚仗权势,强占良田三百余亩,逼迫农户以妻女抵债,一家三代沦为奴婢,母子近在咫尺,却被隔墙相望,不得相见,唯有夜半哀泣声随风飘入耳中;沧州赵家,竟胆敢私设税卡于交通要道,凡挑夫贩卒路过者,无论贫富,每担抽钱三文,更有甚者,老弱病残无力缴纳,竟遭鞭笞倒地,有老翁当场吐血而亡,尸骨未寒,家中已无炊烟;云州孙氏,豢养家丁逾两千人,甲胄齐备,弓弩森然,俨然自成一军,昨夜更是目无王法,公然拘捕朝廷派去核查赋税的税吏,拒不交人,形同谋逆,其心可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她说一句,便将卷宗逐一翻开,双手高高举起,让那血泪交织的文字直面群臣,如利刃般刺破朝堂之上长久以来的沉默与粉饰。烛光摇曳,映照在那些控诉的字句之上,仿佛每一个字都在燃烧,在低语,在控诉这世间不公。大殿之内,一片死寂,唯有纸页翻动的轻响,如同惊雷滚过众人耳畔,割开了虚伪的宁静,也撕碎了权贵们习以为常的安逸。

“你们总说执行艰难,可你们可曾亲眼见过那些百姓?他们早已不只是困顿潦倒,而是挣扎在生死边缘,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寒冬之中蜷缩于破屋残垣,连一口热汤都成了奢望。”她的声音骤然低沉下来,如寒夜中自九天垂落的霜雪,凛冽而肃杀,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我们若再一味迟疑,再任由地方豪强兼并田产、鱼肉乡里,放纵权贵盘剥、苛政如虎,等到民怨沸腾、忍无可忍之日,那便不再是上书请愿,而是万民举旗,揭竿而起!到那时,烽火将燃遍九州,城池倾颓,白骨露野,血流成河——那才是真正的民变,才是真正的天下大乱,山河破碎!”

大殿之内,死寂如渊,仿佛连空气都凝滞不动。群臣垂首肃立,脊背微僵,无人敢抬头直视那高座之上凛然如神只的目光,更无人胆敢出言反驳。唯有殿角铜烛台上燃烧的烛火偶尔噼啪作响,昏黄的光晕在墙壁上投下摇曳的影子,映照出一张张或苍白如纸、或铁青如铁的脸庞,宛如被无形的重锤击中,默默承受着来自黎民苍生苦难深渊的无声控诉。

她缓缓合上手中那本厚重的卷宗,木牍轻叩案几,却如惊雷滚过众人耳畔。她抬起眼,目光如刃,冷峻地扫过殿中每一位大臣的面容,一字一句,清晰而坚定:“即日起,新政察访使正式组建,直属中枢,不受地方节制,凡重大情状,可越级直奏天听。人选由天机楼先行推举,朕亲自批阅定夺。凡有胆敢阻挠新政推行者,不论品阶高低,官职大小,一律停职待查,交由御史台严审究办!”

话音落下,余韵犹在梁间回荡。那几位原本面露倨傲、欲要争辩的官员脸色陡然一变,额角渗出细密冷汗,终究不敢再言,只得低头退入人群,身影隐没于寂静的朝班之中,仿佛被那一道凛然不可犯的帝王威仪彻底震慑。

议政已毕,天边日影西斜,余晖洒落宫墙,映得金瓦生辉。百里爵随群臣缓步退出大殿,袍袖轻拂,步履沉稳。忽而身后传来一声清亮传唤:“皇夫留步——户部诸卿已在偏殿候您多时。”他微微一顿,回首望去,见那内侍躬身垂首,语气温恭却不容迟疑。

百里爵略一点头,神色淡然,转身折入御书房侧的偏殿。殿内烛火初燃,映照出长案上七本摊开的账册,纸页泛黄或崭新,墨迹浓淡不一,格式错杂无序,仿佛各自为政,毫无章法可循。户部尚书端坐上首,眉头紧锁如结,指节轻叩案角,声音低沉中透着焦灼:“沧州报上来的军饷支出,竟比去年高出四成之多,可查遍库存,物资未见丝毫减少;云州更离奇,声称增兵三千,却无半点粮草调拨的记录留存。我等已连核三日,翻遍卷宗,仍是一头雾水,毫无头绪。”

话音未落,殿中一片凝滞。众官员面面相觑,皆感棘手。就在此时,百里爵缓步上前,玄色锦袍无声曳地,身形挺拔如松。他的目光并未扫视全案,而是精准落在其中一本边角磨损、书页微卷的旧册之上。他俯身取来,指尖轻抚封皮,动作极轻,似怕惊扰了岁月尘封的记忆。翻开几页后,他从宽大的袖中取出一本薄册,封皮早已磨得起毛,边缘斑驳,唯“大胤赋役通考”四字犹清晰可辨,笔力遒劲,显是经年抄录之作。

“这是我早年亲手誊录的旧本。”他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如珠玉落盘,“其中详载各州府薪俸定额、运输损耗、物料耗用之规制,皆依祖制与先帝诏令厘定。譬如,自沧州至京城,以马车运粮,每石米之损耗,不得超过二分三厘。若逾此限,便是虚报浮支,其数愈多,其心愈险。”

有人微微皱起眉头,语气中带着几分迟疑与忧虑,低声说道:“如今各地州府在核算之时标准不一,有的地方宽松随意,有的却严苛至极,尺度参差,本就令人难以适从。若在此情形下强行推行统一之法,恐怕非但难以平息争议,反而会激起更多纷争。各地积习已久,利益盘根错节,贸然更张,岂能轻易服众?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动荡与不满,这后果,谁又能担得起?”

百里爵神色从容,动作不急不缓,执笔蘸墨之际,腕力沉稳,笔锋轻点宣纸,便在素白的纸面上勾勒出一张三栏分明的表格。线条清晰利落,横平竖直间透出严谨章法,布局规整而不失气度,仿佛早已成竹在胸。他搁了下笔,目光微抬,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钟磬落地,回响沉静而有力:“那就统一起点。”

他的语气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话音未落,周遭已悄然凝滞。“各地先行自审,逐项列明收支明细,账目务必详尽,不得遗漏分毫;中枢将派遣专职官员前往复核,查验原始凭证,逐一比对账册记录,确保数据真实无虚;最后,由新政察访使不定期随机抽查,不提前通报,不走流程过场,直抵库房现场,当面核验实物与账面是否相符。”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眼神冷峻如霜,“三道审核,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唯有全部通过,方可录入国档,视为正式备案。若其间发现任何出入——无论涉及何人,不论官职高低、资历深浅,一律从严追责,彻查到底,绝不姑息。”话语落下,屋内鸦雀无声,唯有墨香氤氲,纸上的表格静静铺展,如同一张无形之网,正缓缓覆盖向整个国度的财政命脉。

片刻之后,户部主事猛然抬起头来,眼中精光乍现,神情激动得难以自持,忍不住一掌拍在案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由衷赞叹道:“妙极!此法当真高明至极!以往各地赋税稽查皆由地方自行审验,实则形同虚设,无异于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如今却设计出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核查机制,上下牵制,内外呼应,纵使有奸猾之徒妄图舞弊,也断难逃脱这天罗地网般的监察体系!”

他语气激昂,目光炯炯,仿佛已预见此策推行之后,积弊尽除、吏治清明的盛景。堂中众人闻言,亦不禁为之动容,低声议论间满是钦服之意。

百里爵静立原地,神色沉稳如古井深潭,波澜不惊。他微微颔首,似是对众人的反应早有预料,却又不露喜色。稍作停顿后,方才缓缓启唇,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如珠玉落盘:“此外,尚有一议需提请诸位思量。算学稽核这一要务,未必非得尽数委于男官之手。近年来,各郡县兴办学堂,广开民智,其中不乏聪慧勤勉的女子,精通珠算之术,熟谙账理章法,条分缕析,才识卓然者大有人在。如此良才,岂可因性别之别而弃之不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