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官媒点赞·文化出圈(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综艺:雪藏十年我靠实力再封顶流》最新章节。

“陈楚先生,苏清女士,你们好!我是文化部艺术司的刘振。”刘司长的声音透过扬声器传来,清晰而温和,带着真诚的笑意,“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文化部,向二位在今晚《墨舞丹青》演出中展现出的非凡艺术造诣和临危不惧、化险为夷的艺术家风范,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热烈的祝贺!你们没事就好,看到官方通报,我们才放下心。”

“谢谢刘司长关心,我们没事。”陈楚微微颔首。

苏清也礼貌回应:“谢谢领导。”

“不必客气。”刘司长摆摆手,神情变得更为热切,“这场演出,我是在办公室和几位老专家一起看的直播。说实话,震撼!无与伦比的震撼!尤其是最后那个突发状况下完成的升华,简直是神来之笔!老专家们激动得拍桌子,说这是近二十年来,将中国传统水墨意境与现代舞台技术、表演艺术结合得最完美、最大胆、也最具哲学深度的一次尝试!人民日报的‘标杆’评价,实至名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郑重:“《墨舞丹青》的成功,不仅仅是一个舞台作品的胜利,更是我们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个绝佳范例!它有力地证明了,我们东方的美学精神,完全可以以最前沿、最具冲击力的方式,震撼世界!部里领导对此高度重视,指示我们全力支持此类优秀作品的传播与推广。所以,我这次联系,除了慰问和祝贺,还有两个不情之请。”

“刘司长请讲。”陈楚坐直了身体。

“第一,希望二位能授权文化部官方平台,将《墨舞丹青》的完整演出视频(包含事故及救场部分)作为重点文化推广项目,进行全球范围的发布和宣传。我们要让世界看到,什么是真正的中国当代艺术创新!”

“这是我们的荣幸。”陈楚没有丝毫犹豫。

苏清也点头:“同意。”

“太好了!”刘司长脸上笑意更浓,“第二,我们计划在下个月启动一个大型的‘非遗焕新工程’重点项目,旨在挖掘、扶持一批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现代表演形式惊艳呈现的顶尖艺术家和作品。部里经过紧急讨论,一致认为,二位在《墨舞丹青》中展现的理念和能力,正是这个项目最核心的诉求!不知二位是否有兴趣,作为该项目的首席艺术顾问和首演嘉宾,为我们再打造一台足以媲美《墨舞丹青》的、聚焦某一项具体非遗项目的舞台大作?”

非遗焕新工程!首席艺术顾问!首演嘉宾!

这三个词的分量,比“标杆”更重!这是官方将陈楚和苏清,直接推向了代表国家进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最前沿阵地!

饶是陈楚心志坚毅,此刻呼吸也微微急促了一下。他等待的,被真正“看见”的,不就是这样的舞台吗?一个能承载他十年积累,并将之与民族根脉相连的,更广阔、更厚重的舞台!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陈楚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一种尘埃落定的郑重,“感谢国家信任,陈楚和苏清,定当竭尽全力!”

苏清眼中光华流转,用力点头:“义不容辞!”

“好!太好了!”刘司长抚掌大笑,“具体细节,我会让项目组负责人尽快与二位团队对接。期待你们的又一力作!再次感谢二位带来的艺术盛宴!好好休息!”

视频通话结束。

休息室里一片寂静。徐克导演激动地搓着手。小唐已经兴奋得原地蹦了一下。

陈楚缓缓靠回沙发,闭上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气。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松烟墨的沉郁和舞台灯光的灼热气息。十年雪藏的冰寒,被这一夜燃烧的舞台彻底驱散。官媒的“标杆”认证,文化部的“非遗焕新”重托……一条金光大道,已在他脚下铺开。

然而,就在这荣耀加身的时刻,陈楚放在一旁的私人手机屏幕亮起,是经纪人林芳发来的几条加密信息,语气带着压抑不住的愤怒:

“楚哥,星耀那帮杂碎出手了!水军大规模上线,翻你十年前被澄清的抄袭旧账,造谣你骚扰当年CP对象!几个收钱的大V在带节奏,说今晚是资本操控的洗白!话题#陈楚抄袭#、#陈楚人设崩塌#正在被恶意刷高!”

紧随其后的是几张截图,正是“圈内老炮儿”和那篇含沙射影长文的页面,以及下面汹涌的、格式化的负面评论。

陈楚睁开眼,眸底没有愤怒,只有一片冰封的锐利,如同雪原上反射的寒光。他拿起手机,只回复了三个字:

“知道了。”

星耀……前公司……像跗骨之蛆,在他攀登的每一个阶梯上涂抹污秽。抄袭?骚扰?这些早已被事实击碎的陈年脏水,在他们手中,依然是试图将他拖入泥潭的绳索。

休息室的门再次被敲响,这次显得急促了许多。一个现场执行导演探头进来,脸色有些紧张:“陈老师,苏老师,外面……外面来了好多观众!把剧院几个出口都围住了!他们说……说没看够,想请陈老师再唱几句!保安快拦不住了,人越来越多!”

陈楚眉峰一挑,看向苏清。苏清疲惫的脸上也露出一丝讶异,随即是理解的微笑。

陈楚站起身,将手机随意地揣回口袋,仿佛那几条揭露肮脏的信息从未存在过。他走到窗边,微微掀起厚重的遮光帘一角。

剧院外,夜色深沉。然而,在路灯和手机屏幕光的映照下,黑压压的人群如同潮水般聚集在广场上,人头攒动,难以计数。他们高举着手机,屏幕的光连成一片摇曳的光海。隐约能听到整齐划一的呼喊,穿透厚重的墙壁,传入耳中:

“陈楚!陈楚!陈楚!”

“再唱一首!再唱一首!”

那声音,起初有些杂乱,渐渐汇聚成一股洪流,充满了热切、崇拜和不容拒绝的期待。

徐克导演有些担忧:“陈老师,您和苏老师都太累了,而且外面秩序……”

陈楚放下窗帘,转过身。舞台事故留下的墨痕还沾在他的衣领,官媒的盛赞犹在耳边,文化部的重托沉甸甸压在肩头,前公司的污水正从阴暗处泼来……而门外,是成千上万双在寒夜中为他守候、为他呐喊的炽热眼睛。

疲惫是真的。

荣耀是真的。

污蔑是真的。

这汹涌的爱与期待,更是真的。

他嘴角缓缓勾起一个弧度,那笑容里没有得意,没有勉强,只有一种历经千帆后沉淀下来的、近乎透明的平静与力量。

“徐导,”陈楚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盖过了门外隐约的喧嚣,“麻烦准备一把椅子,一支立麦。简单点就行。”

他看向苏清:“苏老师?”

苏清扶着沙发扶手站起来,尽管手臂还在微颤,但腰背挺得笔直:“我陪你出去。站不稳,坐着听。”

陈楚点头,不再多言,径直走向休息室的门口。徐克导演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立刻拿起对讲机急促地布置起来。

厚重的隔音门被拉开一条缝隙,外面山呼海啸般的声浪瞬间如同实质般冲了进来,带着冬夜的寒意和人群灼热的呼吸。

“陈楚!陈楚!陈楚!”

陈楚整理了一下沾染墨迹的衣襟,抬步,迎着那片光与声的海洋,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