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秦:改写历史,拓万里江土》最新章节。

人已离京,军粮的难题却分毫未解。许慎呆立当场——此事若办砸,他这治粟内史不仅会成为任期最短的官员,更可能直接命丧黄泉!

情急之下,他趁百官未散之际匆忙上前,当着三公九卿的面将问题挑明。

许慎这番话,让朝中那些翻手为云的大佬们皆陷入沉默。原本此事只关乎许慎一人,但陛下临行前的话语却如千斤重担:“朕出征期间,朝政由三公决断,九卿辅佐,共议国事!”

此言深意,一是赋予他们莫大权柄,彰显皇帝的信重;二则权责相随,若国事有失,这群人皆难逃罪责。三公九卿背后盘踞着错综复杂的势力——王绾乃老秦人与旧贵族的领袖,其根基深厚;其余重臣亦各代表一方豪强。关中贵族士族历经数百年经营,若说他们无粮无财,简直是无稽之谈。

在始皇帝眼中,这些人无疑是一群肥羊,却难以轻易宰割——当年他登秦王之位,靠的正是这群旧势力的扶持。如今若毫无理由动他们,不仅会引发剧烈反弹,更会损及皇室声望。

但要让他们自愿割肉放血?简直是痴心妄想!若真这么简单,北伐的阻力早已如洪水般席卷而来。可以想见,奏书必将如雪片般堆满御案。这群人与六国贵族不同,算是始皇帝的支持者,强硬手段难以施展。可大秦一统后,他们在后方日渐势大,已成尾大不掉之势。

此前议政时,王绾公然主张分封制,便是受这些旧贵族的影响——唯有分封,他们才能攫取最大利益。

从这一刻开始,始皇帝对这群自诩功勋的秦地旧贵族越发厌恶。他们竟敢在朝堂上公然抗辩,此后的每一场朝议,都成了皇帝与他们的较量。若换作庸碌之主,恐怕分封之制真会遂了他们的心意。

然而他们面对的是嬴政。

始皇帝的意志不容更改。他凭借铁腕手段,硬生生将这群人压了下去。推行郡县制的决策令旧贵族怒火中烧,却又无计可施。

自那时起,皇帝已在筹谋如何彻底钳制他们。

自古成事,须得三样根基——兵权、治权、财权。三者占其一便有叫板的底气,若三者俱全,大事可期。

兵权即军力。自商鞅变法,秦国兵符尽归君王执掌。纵是统领全国兵马的太尉,也不过虚职。无皇帝诏令,休想调动一兵一卒。旧贵族们连军权的边都摸不着。

治权乃行政之柄。这正是旧贵族梦寐以求之物。若得一方治权,天高皇帝远,自然为所欲为。他们极力主张分封,就是盼着当个土皇帝。周天子诸侯之祸近在眼前,嬴政岂会重蹈覆辙?郡县制一举碾碎了他们的权柄美梦。

至于财权,更是简单。前两样既失,旧贵族唯剩金山银海。可有钱无势终是徒劳——钱财能募私兵,私兵可生祸乱。更紧要的是,皇帝北伐正缺粮饷,而他们偏生富得流油。夺其钱财以充国库,既绝后患又供军需,这般两全其美的好事,嬴政岂会放过?

待抄没旧贵族的钱粮田产,他们便如拔牙猛虎,再无叫板的资本。皇权威严至此更盛,日后推行国策再无须周折。如此利国利己,皇帝焉能不为?

不过这夺人钱财之事,终究有损圣君颜面。需得寻个冠冕堂皇的由头才好......

当北方八百里加急军报传来时,嬴政眼底已闪过精光。北伐匈奴与削弱旧族若能一箭双雕,其中裨益何止倍增?

一场不见硝烟的权谋大戏,悄然拉开帷幕。

——

始皇帝开始了他的布局。

先斩几个顽固派,再抄几家立威,昭示北伐势在必行。抗命者族诛,这便是 的铁血手腕。随后调走公子扶稣——因后续手段污秽,纵是储君亦不宜旁观。此刻朝堂需呈无主之态,方能让百官自行担起国事重任。

军粮问题迫在眉睫却无人敢碰,朝中群臣被迫接下这个烫手山芋。若让扶稣监国,势必成为众矢之的——军需不济导致战败,这位监国公子便要背负全部罪责。届时不仅会失去关中世族的拥护,连军中根基也将动摇。所幸始皇帝对这个儿子并无加害之意,否则稍施手段便能使其万劫不复。

当扶稣主动请缨领兵出征时,始皇帝略作沉吟便予准许。比起暗流涌动的咸阳,北方战场反倒成了更安全的去处。随着御驾亲征,筹措军粮的重担彻底压在朝臣肩上,这把悬顶之剑随时可能落下。

满朝朱紫此刻面面相觑——如此庞大的粮草从何而来?直到他们想起那些被抄家的顽固派,才恍然惊觉天子的深意。右丞相王绾最先领悟其中玄机,这位地位最尊的辅政大臣不得不扛起这注定遭人嫉恨的差事。

抄家所得仅够解燃眉之急,后续粮饷的来路已昭然若揭。但要关中世族交出赖以立身的财富,无异于与虎谋皮。更精妙的是,始皇帝早已金蝉脱壳——御驾在外,所有苛令皆与天子无关。而朝臣们面对的,是融汇了威慑、暗示、权术的绝杀局。

唯有这些与世族盘根错节的公卿,才能不用强权就榨出钱粮。若敢阳奉阴违,那些被族诛的前车之鉴就是下场。当刀锋贴上咽喉时,再牢固的利益同盟也会土崩瓦解。办妥这趟差事,他们便只能是天子专属的重臣,再非世族的代言人。

朝堂上那些权贵若真对关中的旧氏族动手,双方必然反目成仇。失去背后靠山的朝臣只能向皇帝效忠,而被斩断朝堂触角的旧族,也将沦为始皇帝掌中之物。

这看似张扬的决策初看只为出巡北伐铺路——堂堂天子,何须如此大费周章?但权力场中千丝万缕,唯有满朝文武在这巍峨殿宇间绷紧心神,才能从 随手布下的闲棋中,窥见那张笼罩关中的弥天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