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扶炎登极安天下·沈砚定鼎开新元(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衍启元》最新章节。

沈伯山一把接过锦盒,指尖都有些颤抖。苏氏连忙上前,扶住他的手臂,眼中满是急切:“砚儿他……他还好吗?应天战事如何?”

斥候用力点头,声音洪亮:“回王妃!世子安好!应天已破!暴君赵瑜伏诛!天下将定!”

“什么?!”

这句话如同惊雷,炸在众人耳边。沈伯山浑身一震,手中的锦盒险些滑落,眼中满是难以置信的狂喜;苏氏捂住嘴,眼泪瞬间涌了出来,是激动,是欣慰,更是放下心头大石的释然;苏青庚愣在原地,良久才反应过来,重重地拍了一下大腿,声音哽咽:“好!好!暴君伏诛,血债血偿!”

李氏更是直接哭了出来,拉着苏氏的手:“嫂子,太好了!凝雪没事!应天破了!咱们能团聚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沈伯山定了定神,快步走回正厅,小心翼翼地打开锦盒,取出信纸。苏青庚也连忙打开自己的锦盒,两人同时展开信纸,借着窗外的阳光细读起来。

沈伯山越看,脸上的笑意越浓,读到“应天已破,暴君赵瑜伏诛”时,他猛地一拍桌案,眼中泪光闪烁:“好!好!砚儿没辜负我,没辜负天下百姓!我沈伯山当年的冤屈,今日终于得以昭雪!”

读到信中提及家人,问起母亲的汤药、姐姐的婚事、妹妹的零食时,苏氏凑在一旁看着,眼泪越流越多,却笑着说:“这孩子,都什么时候了,还惦记着家里这些小事。沈薇、沈玥,快来看你们二弟的信,他问沈玥是不是又馋零食了!”

内屋的沈薇和沈玥早就被外面的动静吸引,此刻听到这话,连忙跑出来。沈玥扑到苏氏身边,踮着脚尖扒着桌沿看信纸,小脸蛋涨得通红,嘴里嚷嚷着:“二哥有没有给我带新奇零食?他说过要给我带那种会‘滋滋’响的糖果的!”

沈薇快步走到沈伯山身边,手指有些发颤地抚过信纸,目光顺着那些描述战事的字句移动,看着看着,眼泪就毫无预兆地滚落下来,砸在信纸上,晕开一小片墨迹。她咬着唇,声音带着哭腔,却还硬撑着一副泼辣模样:“这个傻子!打了那么多硬仗,写封信都轻描淡写的,就不知道说自己受没受伤!还惦记着家里的事,真是……真是让人不省心!”

说着,她的哭声忍不住大了些,却又立刻抬手抹掉眼泪,梗着脖子补充道:“不过……不过还算有点用,没丢咱们沈家的脸,居然真的攻破应天、杀了暴君!算他没白让我担心这么久!”

苏氏看着她这副口是心非的模样,无奈又心疼地拍了拍她的后背:“好了好了,知道你心疼二弟,这不是好好的吗?咱们马上就能见到他了。”

苏青庚看着信中提及四位姑娘都安好,凝雪还斩杀了锦衣卫奸细,保全粮草,眼眶也红了。李氏凑过来,急切地问:“青庚,信里……没提凝雪有没有怀上?”

苏青庚摇摇头,却笑着说:“没提,但说她们都安好,这就够了。等咱们到了应天,自然就知道了。砚儿让咱们即刻启程,沿途有接应,他和程老将军等将领都在应天等着咱们。”

沈伯山收起信纸,目光坚定:“事不宜迟,即刻收拾行装!苏氏,你安排府中下人打包行李,尤其是你的汤药和沈玥爱吃的零食,都带上;青庚,你去通知后勤部,安排车马,明日一早就出发,赶往应天!”

“好!”苏氏与苏青庚齐声应道。

庭院里顿时热闹起来,下人们忙着收拾行李,沈玥拉着姐姐的手,兴奋地念叨着要去应天找二哥,要吃遍二哥说的那些“现代美食”;沈薇一边抹着没干的眼泪,一边帮着母亲清点物品,嘴里还嘟囔着“二弟肯定又瘦了,到时候得给他好好补补”,眼神却紧紧望着应天的方向,满是急切与牵挂。

沈伯山与苏青庚并肩站在门口,望着远方,脸上满是欣慰与憧憬。七日的路程,快马加鞭,他们恨不得立刻飞到应天,与孩子们团聚,共商新朝大计。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靖安郡王府的匾额上,映得整个王府都暖意融融。一场跨越千里的团聚之路,即将启程;而启元新朝的篇章,也将在应天,由他们一同开启。

天还未亮,靖安郡王府的灯笼便已点亮,昏黄的光晕驱散了晨雾,庭院里满是忙碌的身影。下人们抬着打包好的行李往马车上搬,被褥、衣物、药品整齐码放,最显眼的是几箱沉甸甸的物资——有苏氏的汤药、沈玥爱吃的现代零食,还有苏青庚特意带上的后勤账目与几箱沈砚留下的精制米面、罐头,以备路途所需。

沈伯山身着一身藏青色常服,腰间束着玉带,面容沉稳,正对着几名心腹侍卫吩咐:“沿途各州府的接应点已确认,你们轮流开路,务必确保车马安全,不得有任何闪失。”侍卫们齐声应诺,身形挺拔如松,皆是靖安军精锐,此次专门护送家眷前往应天。

苏氏穿着素色衣裙,正仔细检查沈玥的小包袱,里面塞满了冻干草莓、巧克力豆,还有沈砚特意留给她的“滋滋糖”。她摸了摸女儿的头,轻声叮嘱:“路上乖乖听话,不许乱跑,到了应天就能见到你二哥了。”沈玥用力点头,小脸上满是期待,小手紧紧攥着包袱,生怕别人抢了去。

沈薇穿着一身利落的浅粉色劲装,一改往日的泼辣,正帮着母亲将最后一包汤药小心翼翼地放进马车。她眼圈还有些泛红,嘴里却嘟囔着:“二弟要是敢瘦一斤,看我怎么收拾他。”说着,又从怀里掏出一块绣好的平安符,塞进苏氏手里,“娘,把这个给二弟带上,保他平安。”苏氏接过平安符,眼眶一热,轻轻拍了拍她的手。

苏青庚与李氏也已收拾妥当,李氏手里攥着给凝雪绣的手帕,反复摩挲,脸上满是期盼:“不知道凝雪看到我们,会不会吓一跳。”苏青庚拍了拍她的肩膀,语气沉稳:“快了,七日路程,很快就能团聚。”他身后跟着两名后勤部的属官,手里捧着军中物资清单与沿途补给计划表,此次前往应天,他不仅是探亲,更要与沈砚商议后续的后勤保障事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四辆宽敞的马车已在王府门口整装待发。头车由沈伯山与苏青庚乘坐,车内备着茶水与卷宗,便于途中商议事务;第二辆是苏氏与李氏、沈玥,车厢里铺着厚厚的软垫,堆满了沈玥的零食与几样小巧的现代玩具;第三辆是沈薇,她特意选了靠后的位置,方便随时观察车队后方的情况;最后一辆载着行李与侍卫,前后各有十名骑兵护送,队伍整齐有序,气势凛然。

“都准备好了吗?”沈伯山站在头车旁,目光扫过众人。

“准备好了!”众人齐声应答,声音里满是坚定。

苏氏扶着沈玥上了马车,回头望了一眼生活多年的王府,眼中闪过一丝不舍,却很快被对团聚的期盼取代。沈薇最后检查了一遍车马,翻身上马,与骑兵们一同护在车厢两侧。

沈伯山与苏青庚相视一眼,同时登上头车。随着沈伯山一声令下:“出发!”车夫扬起马鞭,骏马嘶鸣一声,车轮缓缓转动,朝着应天的方向驶去。

车队缓缓驶出靖安郡城,城门处的守军早已接到命令,列队敬礼送别。沿途的百姓听说这是靖安王前往应天与世子团聚,纷纷驻足观望,有人自发挥手致意,嘴里喊着“一路顺风”。沈玥扒着马车窗户,好奇地看着外面的景象,沈薇则勒马慢行,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时刻留意着动静。

车内,苏氏给沈玥递了一颗巧克力豆,笑着说:“慢慢吃,到了应天,你二哥还有更多好吃的给你。”沈玥含着糖果,含糊不清地说:“我要给二哥分享我的糖!”

头车里,沈伯山展开地图,指着上面的路线对苏青庚说:“第一站我们到青州府休整,那里有砚儿安排的人接应,粮草和马匹都已备好。”苏青庚点点头:“我已让人提前送信,确保沿途补给不脱节。”两人低声商议着新朝的规划,从朝堂礼制到民生安抚,句句离不开天下太平的期盼。

沈薇骑着马,走在车队侧面,风拂过她的发丝,她忍不住望向应天的方向,心里默念:“二弟,我们来了,你一定要好好的。”手里的缰绳握得紧紧的,催马跟上队伍,马蹄踏在石板路上,发出沉稳的声响。

车队一路向东,晨光渐渐洒满大地,驱散了最后的晨雾。道路两旁的田野里,麦苗青青,偶有农人劳作,看到整齐的车队,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眼中满是敬畏与期盼。他们知道,靖安世子攻破应天、诛杀暴君的消息早已传遍四方,这支部队前往应天,意味着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快马加鞭,日夜兼程,七日的路程虽远,却挡不住众人团聚的迫切。车轮滚滚,马蹄声声,载着满满的牵挂与期盼,朝着应天的方向疾驰而去。而远方的应天城内,沈砚也已收到斥候传回的消息,正安排人手准备迎接亲人的到来,启元新朝的序幕,在这千里奔赴的团聚之路中,愈发清晰。

应天府的城门已修缮一新,青灰色的城砖被擦拭得洁净,城门上方的“应天府”匾额重新描金,在正午的阳光下熠熠生辉。城门两侧,靖安军将士列队肃立,甲胄鲜明,目光坚毅,既显军威,又透着安定后的平和。城门内外,不少百姓闻讯赶来,踮着脚尖眺望远方,想亲眼见见平定暴君的靖安世子与他的家人,人群中没有喧嚣,只有低声的期盼与议论,气氛热烈而庄重。

城门之下,沈砚一身玄色织金常服,腰间束着兽面玉带,褪去了战场上的肃杀,眉眼间满是按捺不住的期盼。他身旁的四位女子,各有风姿,却同样面带急切,其中苏凝雪、张清鸢、楚昭雪三人,神色间更添了几分身为沈家儿媳的亲近与恭谨——她们早已与沈砚成婚,今日是盼着与公婆、岳父母团聚。

苏凝雪身着月白绣兰长裙,长发挽成温婉的发髻,鬓边插着一支沈砚送的羊脂玉簪,双手自然垂在身侧,目光紧紧盯着远方的道路,眼底满是对父母的牵挂,也藏着对公婆的敬重。

楚昭雪穿一身浅红劲装,腰间系着绣满流云纹的宽幅丝带,衬得她身形挺拔、灵动飒爽。性子跳脱的她此刻收敛了几分,却还是忍不住时不时踮起脚尖张望,嘴里嘟囔着:“怎么还没到?按理说该近了呀,爹娘和岳父岳母一路肯定累坏了。”

张清鸢身着湖蓝色长裙,气质沉稳大气,她轻轻拍了拍楚昭雪的肩膀,温声道:“别急,还有一个时辰的路程,沿途都有接应,定然稳妥。”说着,又转头看向身旁的程月瑶,“月瑶,你站累了吧?这边有石凳,坐会儿歇歇。”程月瑶尚未与沈砚完婚,此刻站在一旁,眉眼温婉,笑着摇摇头:“多谢清鸢姐姐,我不累。”

程老将军程定山一身深紫色常服,精神矍铄,身旁站着儿子程锐、儿媳秦氏。秦氏穿着得体的锦裙,手里攥着一方绣着兰草的手帕,脸上带着几分羞涩与期待——今日不仅是沈家团聚,更是程家与沈家商议月瑶婚事、正式见亲家的日子,自然格外看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伯山兄当年在户部任职时,我便与他相识,”程定山望着远方,笑着对程锐道,“他为人坦荡,如今沉冤得雪,一家团聚,真是天大的喜事。今日见到,定要好好喝几杯,也顺便聊聊月瑶的婚事。”

程锐点点头,附和道:“父亲说得是,沈世子少年英雄,月瑶能得他看重,是她的福气。今日两家长辈相见,往后便是亲上加亲了。”秦氏在一旁笑着补充:“我瞧着苏夫人和李夫人都是和善之人,往后相处起来,定然融洽。”

正说着,远方的官道尽头,扬起一阵烟尘,隐约可见车队的轮廓。

“来了!来了!”楚昭雪第一个跳起来,指着远方,语气雀跃。

沈砚的目光瞬间亮了起来,身形微微前倾,脸上的笑意再也藏不住。苏凝雪的呼吸也略显急促,脸上的笑意越发真切。张清鸢与程月瑶相视一眼,眼中皆是欣喜。

车队越来越近,马蹄声与车轮声清晰可闻。头车的轮廓渐渐分明,沈砚一眼便认出了那熟悉的车驾,当即迈步上前。

车内,沈玥早已扒着窗户,远远看到城门下的身影,兴奋地大喊:“二哥!是二哥!”说着,便要推开车门。

苏氏连忙拉住她,笑着说:“别急,等车停稳了再下去。”话虽如此,她自己却也早已红了眼眶,朝着车窗外望去,一眼便看到了那个身姿挺拔的儿子,还有他身旁三位模样周正的儿媳,眼泪忍不住滚落下来。

沈薇骑在马上,紧随车旁,远远看到沈砚的身影,眼眶瞬间红了,嘴里却依旧硬气地嘟囔:“这个傻子,倒还算精神,没瘦太多。”可握着缰绳的手,却忍不住微微颤抖。

车队缓缓停在城门前,沈砚一个箭步上前,亲手掀开了头车的车帘。

“父亲!母亲!”

沈伯山率先下车,看到沈砚,眼中满是欣慰,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小子,没让为父失望!”

苏氏跟着下车,一把将沈砚搂进怀里,哽咽道:“砚儿,你受苦了!平安就好,平安就好!”她松开沈砚,目光立刻落在苏凝雪、张清鸢、楚昭雪三人身上,笑着走上前,拉起苏凝雪的手:“凝雪,辛苦你了,跟着砚儿受累了。”又转向张清鸢和楚昭雪,语气亲切:“清鸢、昭雪,都是好孩子,快让娘看看。”

三人连忙上前,齐声唤道:“父亲,母亲!”声音温婉恭谨,眼底满是孺慕之情。

“二哥!”沈玥挣脱苏氏的手,像只小炮弹一样扑进沈砚怀里,仰着小脸蛋,兴奋地说,“二哥,你答应我的滋滋糖呢?还有新奇零食!”

沈砚失笑,伸手揉了揉她的头,从随身的空间里摸出一包水果糖,递给她:“少不了你的,都给你准备好了。”

沈玥接过糖,立刻剥开一颗塞进嘴里,眯着眼睛笑道:“哇,是二哥说的那种甜甜的糖!二哥,我还给你留了我最爱的冻干草莓呢!”说着,从自己的小包袱里掏出一小袋零食,献宝似的递给他。

沈薇也下了马,走到沈砚面前,看着他身上的常服,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却还是咬着唇,带着哭腔骂道:“你这个不省心的!打了那么久的仗,怎么不知道多照顾自己?还有凝雪她们三个,也跟着你受了不少苦!”

沈砚看着姐姐口是心非的模样,心中暖意融融,轻声道:“姐,我没事,凝雪她们也都好好的,让你担心了。”说着,接过她递来的平安符,贴身收好,“这平安符我戴着,一直平安。”

这时,苏青庚与李氏也下了车。苏凝雪连忙上前,对着父母盈盈一拜,眼眶泛红:“爹,娘,女儿不孝,让你们牵挂了。”张清鸢与楚昭雪也跟着上前,恭敬地唤道:“岳父,岳母!”

李氏一把拉住苏凝雪,上下打量着,眼泪直流:“我的儿,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又看向张清鸢和楚昭雪,笑着说:“清鸢、昭雪,辛苦你们了,往后和凝雪互相照应,好好过日子。”苏青庚看着三位女儿(实则一位亲女,两位儿媳),眼中满是欣慰,点了点头:“都好,都好,砚儿待你们好,我就放心了。”

另一边,程定山笑着走上前,与沈伯山双手相握:“伯山兄,别来无恙!今日得见,真是可喜可贺!”

沈伯山也握着他的手,感慨道:“定山兄,久违了!多亏了你与程将军相助,砚儿才能成事。今日咱们两家既见了亲家,也顺便聊聊月瑶和砚儿的婚事,真是双喜临门!”

程锐与秦氏连忙上前见礼,秦氏对着苏氏与李氏福了一礼:“见过沈伯母、苏伯母。”又看向苏凝雪三人,笑着道:“三位姐姐,往后多指教。”苏氏与李氏连忙回礼,拉着她的手寒暄起来,话语间满是亲切。程月瑶站在母亲身旁,脸颊微红,对着沈伯山、苏氏行了一礼:“见过沈伯父、沈伯母。”

城门口一片欢声笑语,亲人相见的温情、亲家相聚的融洽、军民同乐的祥和,交织在一起。沈玥抱着零食,一边吃一边拉着楚昭雪的手,叽叽喳喳地问着应天的趣事;沈薇抹掉眼泪,忙着帮母亲招呼众人;苏凝雪、张清鸢、楚昭雪三人围绕在长辈身边,细心体贴地应答着,时不时给公婆、岳父母递上茶水;程老将军与沈伯山、苏青庚站在一起,谈论着应天的近况、新朝的规划,也敲定了程月瑶与沈砚的婚期。

围观的百姓们见此情景,也纷纷鼓掌欢呼,喊着“世子千岁”“天下太平”,声音此起彼伏,久久回荡在应天府的城门上空。

沈砚看着眼前的一切,看着亲人的笑脸,看着安定的城池,看着期盼太平的百姓,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这一路的征战与辛苦,都值得了。

“父亲,岳父,程伯父,”沈砚朗声道,“一路辛苦,咱们进城再细谈!”

众人纷纷点头,沈伯山扶着苏氏,苏青庚拉着李氏,程老将军一家紧随其后,苏凝雪、张清鸢、楚昭雪三人簇拥着长辈,沈砚与沈薇、沈玥走在中间,程月瑶亦步亦趋地跟在母亲身旁,车队缓缓驶入应天府。阳光洒在每个人身上,温暖而明亮,映照着这座城市的新生,也预示着一个太平盛世的开端。